3月13日,阿根廷《民族报》公布一份来自英国外交部的“非正式文件”,该文件显示,1974年6月,英国曾秘密向阿根廷提出共享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方案,并得到时任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的赞同。但由于庇隆在20天后就去世了,这一方案未能付诸实施。英国媒体评论称,如果庇隆能多活一段时日,也许就不会出现之后的马岛战争了!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根据现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登陆者是英国探险家,后来英国将该群岛命名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西班牙政府宣称,这些岛屿在西班牙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伦敦提出强烈抗议,1833年,英国军舰开进马岛。此后一个多世纪,历届阿根廷政府虽未承认英国对马岛的主权,但也没有重申自己的主权要求。 1946年,阿根廷民粹主义政治家庇隆当选总统,他利用“民族主义”为武器,没收了英美在阿根廷的大量资产,为了将民众团结在自己周围,他大力宣扬要“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1955年9月,庇隆在一场军事政变中下台,但在阿国内,马岛属于阿根廷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1973年9月,庇隆在下野18年后再度当选总统。上台伊始,他就敦促英国根据联合国3160号决议恢复对马岛问题的谈判。 2012年3月13日披露的文件显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主动提出一个鲜为人知的方案,用以解决马岛主权之争。1974年6月11日, 在一场秘密会谈中,英国驻阿根廷大使詹姆斯·赫顿向阿外交部长阿尔贝托·维格尼斯递交了一份文件。 该文件提议两国“共享”马岛,在岛上并排悬挂英阿国旗,英语和西班牙语都被定为官方语言,所有岛民拥有英阿双重国籍。在总督人选问题上,按照轮换原则,由英国君主和阿根廷总统轮流决定。不过,在最终协议签署前,需要咨询岛民们的意见。赫顿大使还转达了英国威尔逊内阁的口信,称如果阿根廷政府同意,应该尽快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官方会谈。 英国《每日邮报》3月14日评论称,如果当年英国的提案能够实施,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马岛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发展。不仅如此,它还能结束英阿主权之争。现年85岁的前庇隆政府外交官德罗萨斯透露说,维格尼斯外长告诉他,庇隆总统收到这一方案后 “异常兴奋”。庇隆对维格尼斯解释道:“我们接受 (方案)。一旦我们在马岛获得立足点,就没有人能够赶走我们,不久之后,马岛的主权势必将只属于阿根廷。”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仅20天后,即7月1日,本就患有肺炎的庇隆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当时英国提出的那份方案还没来得及商谈。随后,庇隆的遗孀伊莎贝尔继任总统,但英国政府不信任她,撤销了先前提交的方案。有英国历史学家称,威尔逊政府认为,伊莎贝尔没有能力将阿根廷团结起来,她也缺乏庇隆第二任妻子、被尊为阿根廷“国母”的埃娃·庇隆那样的魅力,在阿根廷国内政局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同伊莎贝尔签署的协定可能无法维持太长时间。 在伊莎贝尔执政下,1975年的英阿关系急剧恶化。这一年,一个阿根廷代表团前往伦敦参加国际议会联盟大会,在会上,阿根廷人谴责英国在马岛构建 “殖民地”,称这是“国际海盗行径”。英阿两国外交关系由此破裂。同年10月,英国政府派爱德华·沙克尔顿(著名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之子)前往马岛,调查马岛经济状况。伊莎贝尔对此反应强烈,拒绝让沙克尔顿过境阿根廷。稍后,英国“沙克尔顿号”海洋研究船运送沙克尔顿前往马岛,但遭到阿根廷海军驱逐舰炮击,险些提前引发马岛战争。与此同时,在阿根廷国内,伊莎贝尔政府已处于崩溃边缘。正如伦敦一些观察家所料,1976年3月,阿根廷军方发动政变,伊莎贝尔被罢黜。 阿根廷军政府上台之后,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转移视线以缓解国内危机,阿英两国此时更加不可能通过谈判解决马岛争端。最终,在庇隆总统死后第八年,马岛战争爆发,255名英国军人和649名阿根廷军人在战争中丧生。德罗萨斯评论说:“那一悲剧(指1982年马岛战争)本来可以避免,战争是错误的途径。上世纪70年代,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主权争端的具体措施已经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