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肯艺术中心画廊主管凯特·布什说,“我很高兴看到宋冬将他最有力、最深刻的装置艺术作品带来巴比肯展出。这项作品是母子之间的合作,是记忆的珍藏,是中国的写实,是巨大变动时代幸存者的历史。在物质生活艰难的年代,宋冬的母亲赵湘源保留下来的这些物品,例如用过的肥皂,牙膏皮等,以备将来不时之需。他们度过了物质紧缺的年代,但2002年宋冬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陷入了长久的悲伤。”
宋冬父亲2002年过世,哀伤中,母亲之前的勤俭变成了囤积,北京的屋子里堆满了许许多多的杂物。“我问他,为什么要把房间里堆满这些垃圾,她说:‘堆满这些东西,我常常会想到你父亲’。”
宋冬和家人用了两周时间才把装了两集装箱的一万件物品在巴比肯艺术中心曲形画廊铺张开来,完成了作品《物尽其用》。 “物尽其用”是经历过文革的一代中国人铭记于心的生存之道,任何东西都有可用之处,不予丢弃。宋冬于是建议母亲与他一起将这些物件规整,做一件作品。母亲同意了。《物尽其用》诞生了,2005年首次在北京的东京画廊展出。“很多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人来看了,便和母亲畅聊了大半天,”宋冬说,“‘这不是你家,是我家。’母亲借此从悲痛中逐渐走出,她说她获新生了。” 2009年,宋冬母亲过世的那一年,这件作品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对于我来说,肥皂最令我睹物思情,”他指着一堆砖头似的物件说,“这是母亲在我结婚时送我的,我问‘我有洗衣机,给我这做什么?’她有些为难说,‘那我为你存着。’创作这件作品我才明白,那不是肥皂,是母亲的爱。”
宋冬出生于1966年,他的作品多有涉及文革对家庭的影响,侧面反映中国政治文化面貌的变迁。2003到2006年间,他创作了 《吃掉城市》,用饼干搭建系列雕塑,摆放在伦敦赛尔福利奇商店等公共场所,让过客把雕塑吃掉。
1996年宋冬在北京两地,天安门和冰冻的后海匍匐于地,创作了《哈气》。 巴比肯艺术中心的策展人简·艾莉森说,《物尽其用》“非常私密,充满诗意……这件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的真实情景,这是媒体无法达到的一种方式。”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