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周六下午,我在位于伦敦南面的水晶宫队主场外转悠。场内人声鼎沸,杀声震天,英超积分榜垫底的水晶宫队正对战当时积分榜领头羊切尔西队,那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比赛,一个破釜沉舟,一个半步不退。当时比赛已经开始,不时传出的欢呼声撩拨着我的神经。一个梳着油滑头发的“小个子”出现在我的面前,操着一口东伦敦口音问我:“要球票吗?”“多少钱一张?”
“100镑。”“便宜点吧,都已经开赛了,50镑?我要两张。”“你等等。”转眼他消失在僻静的小巷中,不多时又冒出来。“两张票,60镑一张。”我冷笑着拒绝,你就等着这两张票烂在手里吧!都开赛10分钟了,又是在水晶宫这个偏僻的“社区足球俱乐部的主场”,谁会出比我们高的价?我头也不回地“假装”要走。谁知还没走出两步,两个急忙赶到的壮汉跑到这个“小个子”面前,只五秒钟就以75镑一张将之拿下。比赛以水晶宫1:0小胜切尔西而告终,我只能苦逼地坐在球场外听到散场。
在英国,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当然是足球。号称“小世界杯”的英超联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也是商业化最成功的职业联赛。它的前身是1888年创立的英格兰足球联赛,这个在创办之初只有12支参赛球队的联赛,现在已经扩展为20支球队的世界级足球饕鬄。英超以竞争激烈、全年无休而闻名。从赛季初的每年8月开始一直打到次年5月,球员们不仅周末要打比赛,连西方最重视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也不能休息。除了英超联赛,球队还要参加足总杯、联赛杯、欧洲冠军杯、社区盾杯、欧联杯等国内外各大比赛。记得穆里尼奥有一句评论魔鬼赛程的金句:“踢这么多比赛就像每天抽3包烟,你当然能活着,但对身体影响太大了!”
就算如此,各国外援还是争先恐后地加入英超抢钱。本赛季一共有来自64个国家的351名外籍球员加盟英超,只是木有中国的。虽然比赛多,却也意味着球员收入的保障,也是各俱乐部吸金的根本。在俱乐部里承受比赛压力最大的要算主教练了,那可是个倒霉蛋呢。本赛季结束,英超20支球队下课了12位主教练。话说,在去热刺队采访前,我还打算问他们到底要不要和现任主教练蒂姆·舍伍德(Tim Sherwood)续约,谁知采访当天早上就听到了舍伍德下课的消息。就连刚刚夺冠的曼城主教练佩莱格里的脸上也看不到过多笑容,因为他知道,如果下赛季球队成绩不佳,他也会像两年前夺冠的意大利人曼奇尼一样下课。在世界上“下岗率最高”的职业联赛里干活,怎么能不提心吊胆呢?真应该让那些抱着铁饭碗的中国国企的高管们去英超俱乐部工作。
这次,我走访了两支英超俱乐部,除了北伦敦劲旅——托特纳姆热刺,还有一支就是英格兰足球联赛的创始球队之一——阿斯顿维拉。他们没有多么辉煌的历史,也没有十分宏伟的中国市场计划,而俱乐部对培养青少年球员的重视却令我印象深刻。阿斯顿维拉青年队每年都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七人赛,并且在15届比赛中已经获得了5次冠军,这项赛事每年都会产生一些英超联赛的新星。而我采访的托特纳姆热刺的“传奇队长”莱德利·金(Ledley King)就是直接从球队的青训营进入一线队踢球的。支撑英超联赛这个“超级机器”运转的不单单是巨额的资金投入,而是一个像金字塔一样阶梯状的球员培养机制,少年队、青年队、一线队、二线队……源源不断地为英超输送优秀的球员——听着就像生产线呢。
除了现代足球,还有不少现代竞技项目均起源于英国,比如赛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板球、英式橄榄球、斯诺克、现代曲棍球、马术等。众多运动项目在英伦三岛的兴起得益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催生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使得劳动力在工业城市空前地集中。有闲暇的工人凑在一起,身体强壮又充满热情,胡作非为不敢,便往往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缓解思乡之情和工作压力。泰晤士河工举行的划船比赛衍生出现代赛艇运动,到工业城市打工的农民集结成队踢足球则衍生出最伟大的足球联赛……现代体育的发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也与文明的节奏同步。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被称为“现代奥运回家”。虽然是一次回家,但是早在这届奥运会之前,人们已经发现,除了自行车、赛艇等传统项目外,原来众多英国人发明的众多奥运项目,英国人自己都已经玩不转了。羽毛球早已被亚洲选手一统天下,偶尔有英国球员能闯入四强就被视为“天大的胜利”。曾经的贵族运动——网球也被世界豪强瓜分,去年温网夺冠的穆雷被英国媒体捧上了天,英国媒体不断强调这是“时隔76年后的首个本土冠军”,因为他们不知道等待下一个穆雷还要多少年。说到兵乓球,我们的一位记者采访了英国排名靠前的两位男女选手,两人向记者大吐苦水,他们说大部分英国的乒乓球员如果单靠打比赛的奖金来过活,根本养不起自己。英国的兵乓国手是如此羡慕中国的兵乓球运动员,因为在他们看来,“举国体制”的好处就是:一旦你成为了专业运动员,就有国家养着你。他们还说:每次去中国训练之后再回英国打比赛都能“傲视群雄”。说到这,我们都笑了,傻孩子,你去了就知道了。
但即使这样,也一点不影响英国人对兵乓球的喜爱。在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英国各大城市摆设了700多张兵乓球桌来让市民免费体验运动的乐趣,而兵乓球比赛外的大厅就变成了兵乓球博物馆,展示了兵乓球起始阶段的球拍、球网和兵乓球。英国人给自己兵乓球提出的定义是“时髦、现代,像孩子们钟爱的滑板一样”。这似乎与中国一向宣传的“成为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的口号格格不入。英国人只是想单纯地推广这项运动,让本国孩子爱上这项省钱省力省地方的桌上运动。
在从中国飞回伦敦的飞机上,我读到一篇对两届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的采访,文章让我印象很深。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后,邹市明曾经“天真”地以为他能像李娜一样“单飞”,去实现他赢得职业拳王金腰带的梦想,但是领导却提出“再拿一块金牌”的要求。对邹市明来说,这不是“建议”而是“行政命令”。虽然一百个不愿意,虽然喝得烂醉逃避训练,经过整整两年的纠结和苦闷,他“说服自己”,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怀抱”。除了考虑到自己是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一块金牌从地方到省级的利益链让他不能轻易地退出,这是中国式江湖。四年之后,已经33岁的邹市明终于自由了,他如今自费在美国征战职业拳赛。邹市明的经纪人李胜曾说,如果邹市明在北京奥运会后就能去打拳击职业联赛,在那个黄金状态的年龄,邹市明或许不是能否拿到金腰带的问题,而是必然成为一代“传奇拳王”。
没有人把英国称为“体育强国”,因为除了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在过去的二十多届奥运会上,英国都没有挤进奖牌榜前五名。但是没有人能否认英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因为体育并不只在奥运赛场里,也并不只是一块块闪闪发亮的金牌。真正的体育在街边,在酒吧里,在校园里,在森林中,那里没有奥运冠军,没有金牌,只有一个个热爱体育的平凡身影。
文/林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