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留学而来到英国;因为在这里找到工作而稳定下来;因为成家生子而定居于此。这是许多“80后”移民新一代的“留英模式”。
魏莱家就是这样的典型。他们希望伴随孩子成长并坚持双职工,夫妻双方的老人成了各半年轮番倒照顾孩子的“候鸟族”。
自述人:魏莱
年龄:32岁
职业:英国某事业单位
来英时间:2003年9月
籍贯:北京
居住地:伦敦
目前家庭情况:来英10年,获得永久居留。和丈夫相识于北京,相爱于英国,有一个1岁的女儿,因为双方都工作,所以女儿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流来照顾。
2003年夏,已经确定留英深造计划,正在家中收集各种留学生活信息的我,在当年最火的留学论坛上发帖子“03年秋季赴英国读研的聚会啦”。就这样,我组织了这次不到30人的小规模聚会,认识了一个在伦敦学IT的工科男。
04年初冬,已经取得硕士学位的我,在回国还是留英间依然举棋不定的时候,某IT男已开始了在伦敦某投行的工作。我南下伦敦去电视台实习,只身在这个陌生的大都市开始新的生活,新的工作,唯一认识的人就是帮我在伦敦找到短期租房的他。那时他说公司圣诞有晚会需要穿燕尾服出席,让我帮着挑选。我无意说起住的房子很冷,他就主动买了个热水袋给我。一来二去,我们终于在圣诞前夜走在了一起。之后他在去美国进行为期4个月的培训前把我偷偷带到他的办公室向我求婚。我没有立刻答应。
培训期间,他曾趁复活节短短几天假期飞回伦敦看我,感情没有因距离疏远,反而有所升温。后来我离开了电视台,到可以给我办工作许可的一家中医药店打工。但他说,如果我们结婚,我换成家属签,选择面会更大,于是,我们在真正交往了几个月就回国闪婚了。在英国,我们没车没房没存款,甚至我还没工作,前路茫茫。
我们的婚房是在东伦敦一个政府救济房里的一间不到15平米的房间。我那时在一家华人媒体做兼职,工资甚至不能支撑我在伦敦的日常开支。在眼见华人圈子难以找到与我专业匹配又稳定高薪的工作后,我决定改变我的职业轨道,从媒体转向行政工作,先后在博彩、学校、私营和事业单位从事团队到总裁秘书工作。业余,我依然搞搞活动,写写文章,总算有幸出版了两本书,有了那么一点点成就感。在结婚之初,我总抱着过两年就回国的打算。每当工作不顺了,我就很为自己抱屈,觉得在英国难展抱负,忙活半天为的就是份工作,毫无事业可言。但老公已经在同公司干了近9年,3年前被提升到部门的二把手,回国发展反而不见得比英国好。为了平衡家庭,总要有人学会放弃和妥协,因为只有夫妻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进步。
经过这些年的奋斗,我们终于在没有国内家人一分钱资助的情况下在英国买了房,买了车,有了存款,有了孩子,扎下根来。
2012年9月15日,我们的女儿在伦敦出生。先是我妈来帮忙照顾月子,娃8周后我一人带了半年多,直到公婆到来,我结束产假重新上班。
有孩子后的生活,笑与泪,苦与甜,是很多当爹妈的都能体会的。但在英国,老人可不像在国内那样触手可及。身边坚持双职工的朋友,老人两边各半年轮番倒到娃上幼儿园甚至小学的比比皆是。眼见娃1岁,要被送入幼儿园,心里千分担心,万分不舍,但就像我也不是一开始就适应在英国的生活一样,娃也会有个适应期,而我们将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至于将来的日子,赶着下班接娃回家,为了娃买学区房,年假集中在娃假期请,似乎都是围着娃转。但或许也只有在国外,孩子可以少些填鸭式的补习班,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年。我憧憬的在家后院和娃种花养猫的日子似乎不远啦。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