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真正认识2012伦敦奥运会火炬是在2011年6月8日。就在那天,英国设计室Barber Osgerby的设计小组将火炬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它外形似三面椎体,象征着伦敦于1908年、1948年和2012年三度举办奥运会。
伦敦奥运会火炬主体材质选用了重量轻、但是延展性和耐热性都非常高的铝合金材质,高800毫米,重800克;周身有8000个小孔,代表参加火炬接力的8000名火炬手;而金色则象征着奥运会生生不息的生命之光。
在今年4月26日的2012年英国设计年度颁奖典礼上,伦敦奥运会火炬设计在89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权威的2012年英国设计年度大奖。
颁奖典礼上,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苏吉克这样说,伦敦奥运火炬的设计是“象征与美丽”的胜利。“伦敦奥运火炬的设计显示了,传统的质量与现代的形式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自行车馆获英国设计年度建筑奖
与奥运会火炬共同获得英国设计年度大奖的,还有位于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被称为“洋芋片”的自行车馆。
这个波浪形屋顶采用回收木做成。波浪状的缆索结构设计并非为了美观,而是减少屋顶重量。另外,波浪状的缆索结构效用不仅能增加自然光以及通风,大幅减少电力的耗损,还可因此减少建材的使用量,并使得建造时间缩短了20星期。
此外,屋顶还可用来收集雨水,水的用量可因此降低70%。新场馆可容纳6,000个座位,分成上下两层,中间装设有玻璃墙,观众可以360度观赏场馆外的园区景色。
饱受争议的安赛乐米塔尔 “轨道”塔
不过,为奥运会而建的设施中,最吸引人,同时也是最惹人争议的是安赛乐米塔尔“轨道”塔。
在2008年伦敦申奥成功之际,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对英国设计师和艺术家提出的一个问题:“当人们提到北京奥运会,马上会联想起‘鸟巢’,而提到伦敦奥运会,人们会想到什么呢?”很快,在得到了40位艺术家的热烈回应后,最后敲定了英籍印度裔雕塑家安尼什·卡普尔的作品“轨道塔”。
这座巨型红色雕塑物高115米,总共耗费了2000吨钢铁,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周身满布的红色钢管以8字形缠绕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好像一个刺向天空的音符。但来自英国国内的投票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民众觉得它怪异、丑陋、像纠缠的肠子一样恶心,甚至有人说它“是两座起重机灾难性地撞在一起”。
巴尔蒙德却认为,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里面多是白色的建筑和绿色的草地,因此需要其他颜色调剂一下,比如红色。
除了外形的怪异,实际上,在建筑内部隐藏着一个牢固的三脚结构以支撑主体,且主轴和其他各部分缠绕的钢管都采用先进的参数化设计,每个扭曲的节点都经过计算机精确测算。
灵感来源英国米字旗的“奥运选手服”
火炬、门票、“轨道”塔的设计与伦敦奥运会上的运动员联系并不大,但运动衣、运动鞋可就不一样了,它们与运动员紧密相连。所以特别邀请到设计师斯特拉·麦卡特尼为英国的运动员们设计服装。
今年3月末,一些有望于伦敦奥运夺牌的运动员,在伦敦塔展示了这组深色运动衣、红色运动鞋制服。
这次麦卡特尼是和知名的体育用品商——阿迪达斯(adidas)合作,她希望她的设计可以让运动员结合时尚以及表现。未来奥运和残奥选手们穿着的制服,包括比赛的运动服装、训练时穿着的服装、领奖时穿着的服装,以及在休闲时所穿着的“选手村服”。
麦卡特尼从2004年开始为阿迪达斯设计产品。她说,此次设计灵感是来自于代表英国的米字旗,但这个设计也是“非传统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则是要顾及运动员的表现,也要确保制服的外观和质感可以为运动员们带来信心。她还强调,不能因为运动,而牺牲了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