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陈其钢:东方文化的崛起任重道远

陈其钢:东方文化的崛起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陈甲妮;本报特约记者 高菲;摄影 郭宇)

《华闻周刊》:5月4日,在格拉摩根谷音乐节上,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了您87年创作的大型管弦乐作品《源》,您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创作的这个作品?

陈其钢:这个作品是1990年在巴黎首演。那是我在1984年到法国上学,学习西方现代音乐之后,写的第一个大型的管弦乐作品。我觉得很奇怪的就是三年的时间学习掌握到的东西,让今天再回过头来看这个作品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东西,我还是超不过。

《华闻周刊》:您现在再听当时的作品,对于20多年前的作品有何评价?是否觉得有些地方需要修改?

陈其钢:没有,我的作品没有回去修改的习惯。1987年的作品,至今已经25年了。25年前的我也是我,25年后的我也是我。这个历史是抹杀不掉的,就是不能够回避自己做过的事情,即使做得很差,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它之所以是那样一个作品的原因,是因为年轻,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才做成一些最大胆、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没有很多关于美学和历史方面的负担,很单纯的去做一件事情。时间反而可能会磨掉你的激情,所以在风格上来讲,跟我以后的作品非常不一样的,我的大作品实际上是很内向、很忧郁的东西,但是在这个作品里看不到任何的忧郁;它很阳光,充满激情;从写作方法上来讲,也不回避大胆运用西方的技术手段,同时在那个作品里也很清楚地感受到了对中国文化、中国因素的运用。这个尝试,在今天看来还是很可贵的。

《华闻周刊》:这次在音乐节上将还有您创作的几首英国首演的曲目,那么这些作品与您20多年前创作的《源》,有何区别?

陈其钢:一个是我们民乐组合的作品《三笑》,这是1995年创作的,1996年进行了首演。那个是一个小型的、很幽默的东西,这也是我作品的一个侧面,其他作品中没有这种东西。另一个是在2002年首演的《蝶恋花》,描写女性的一个主题,综合大量的中国传统京剧的表现因素,这个作品就是个性非常鲜明,是上演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还有一个作品是《逝去的时光》,同样写作于1995年,首演于1998年,这个作品是对于过去的、怀旧的一个作品。顾名思义,逝去的时光嘛,对过去的东西的一种留恋,失去了想抓也抓不会来。留下的只有回忆。

《华闻周刊》:对于创作者,这些不同是个人情绪、阅历影响的?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因素?

陈其钢:时间、环境、阅历、技术、手段,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从跨度来说,从87年到95年,再到2002年,间隔了十几年的时间,变化肯定很多的。阅历来说,从一个单纯的没有包袱的,变成了后来有了社会经历的,可能在演奏和写作方面,有了更多的技巧的积累,所以这些作品每个都很不一样,但这些作品都包含了我自己从小受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影响,这些东西在作品中无一例外都有。所以无论是写一个简单的歌曲,或是复杂的交响乐,我自己能够感觉这些都是在的。

《华闻周刊》:很多华人最早知道您,是因2000年与张艺谋导演合作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您又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以及 《山楂树之恋》和《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曲创作者。创作影视剧音乐和古典音乐在创作上有何异同?哪个是你最喜欢做的事情?

陈其钢:其实都是机会,都是机遇,所以没有刻意选择哪个。一个管弦乐、严肃音乐写作人,一般来讲是没有机会写作影视或是歌曲的,但作为一个和张艺谋合作的中国音乐家,因为中国社会的条件与西方不一样,所以跨界其实在中国很容易的,所以就这么做了。 管弦乐写作非常辛苦,而且很复杂,花很多时间做很少的事情。歌曲写作我深有体会,歌曲写作也有它的难度,就在于你的感觉和你的旋律是否与你的内容结合得很好,能够动听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绝对的说哪个东西更容易,那绝对是歌曲写作更容易的。比如说奥运歌曲《我和你》,花了两个小时时间,而像《源》这个作品,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可以说在大众中间毫无影响。相反,《我和你》花了两小时时间,4分钟,家喻户晓,谁说谁都知道,但是不是因为这个,作为艺术家的价值就提高了呢?如果你没有交响乐写作的阅历,单纯的来说写了一首歌,或是一首歌词,这很好玩的,历史留下了你这首歌和你的名字,但是从我们严肃音乐发展的中国历史长河上来看,没能够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很荣幸的能够从管弦乐、交响乐的教育学习写作出发,然后还有机会尝试其他领域的东西,尤其是奥运给我带来的机会,让我了解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流行音乐的演唱、演奏和写作的巨大空间。

《华闻周刊》:在创作影视剧作品,知名度更高之后,是不是创作古典音乐更能吸引大众的关注和喜爱?

陈其钢:永远不会的,大众是不会懂这个的,不要说不懂这个,就是写个歌曲,稍微高深一点儿,大众就不懂的。不要说大众不懂,就是另外一个作曲家都不懂。人和人之间的表达方式,尤其当你有个性的时候,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另外一个作曲家,听了作品 《源》之后他是什么感受?他可能觉得很难听,完全没有听懂,这个阳春白雪没有意思,或是说属于这个派的,那个派的,每个人观点会很不一样的。我自己喜欢不喜欢,实际上是唯一的标准,包括对于歌曲来讲。昨天我还在说,奥运作品为什么写《我和你》,是因为张艺谋很有胆量,当时奥组委的领导很有追求,就希望我们能做一个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一定是有人不赞成的,但是做出个性来,就是一个历史的标签,必定是一个历史的标签,不要管他懂不懂。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歌曲就是2008年的代表,你唱起来就想到那个年代,再反对也没用。做事就这样做的。

《华闻周刊》:在您看来,古典音乐还是比较个人化的东西?

陈其钢:就是,比如说我们奥运开幕式的八段音乐,第一段就是古琴,有谁记住了?怎么唱的,不知道。第5段的昆曲,怎么唱你知道吗?也是不知道。那个就是我们用管弦乐的交响式的写法做的一个场景的音乐。就像电影 《金陵十三钗》一样,那里面最感人的音乐,当它跟画面相结合的时候,就听不到它了,就和画面一起去体会它了,这时音乐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永远不会让人朗朗上口。因为没看见,人们要看见,看见有人唱这个歌。妓女们在地窖里一唱,人们开始流泪了,我们作为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想到竟然会在这个地方流泪,我们想的流泪的场景绝对不在这儿。就是说,老百姓和普通观众对于艺术的理解是很直观的、很肤浅的。像我们这样的人有时可能会有距离,但是没办法,有距离其实也是好事。有距离的时候使你做出来的东西,使你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属于你自己的。你追求自己的道理,有自己的个性,这就是艺术的根本。投其所好的艺术,没有意义的。《我和你》这个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投其所好,没有想到奥运会就应该写这个,然后我们就做了一个让大家开始吓一跳的,很失望的东西。 当时有很多批评的声音,也没有做任何改动,完全挺着不同的意见坚持吗?我们之所以把大学生换成大碗,让刘欢上去唱,就是因为领导当时觉得如果再让一个学生唱, 压力会更大。

《华闻周刊》:梅西安大师所提倡的“鼓励我以真实的自我去创作”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陈其钢:到了法国以后,受到了这些教育和影响,在中国的教育中间,是提倡为人民服务,绝对不提倡个性,提倡的是共性,就是做实用的艺术,这个东西要有实用价值。到了法国以后听到了另外一种不同的观点,如同搞科研一样的,他们把科研的实用性与实验研究性,超前性两个东西放在一起的话,他们一定是把研究所放的比重更大的,音乐创作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一天有人听到音乐而不知道是你写的,你作为艺术家本身,从艺术家自私的个人角度来讲,你这个艺术家如同没存在过一样,你的艺术品也不会存在。就是说你混同于所有,就像你眼前的这个盘子,你知道哪个是你的,哪个是我的吗?不知道。所以说它就不是一个创作。艺术品如此,音乐也是如此。

《华闻周刊》:中国音乐人在世界乐坛的知名度,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是否有着直接联系?

陈其钢:在过去二十多年应该是和中国的变化有关系的,但是当今世界文化的主流还是以欧美为中心,东方文化的崛起还是任重道远吧。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还没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有组织的文化政策,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目前还没有可能看到一个很清楚的方向,中国更多的可能对娱乐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基础文化建设,对于文化人才的培养,对于中小学文化修养的教育提高,另外就是一个统一的、长期的对于严肃文化的支持还有所欠缺,目前为止,还没看到这样一个迹象。

《华闻周刊》:个人经验而言,您觉得中国人对西方古典音乐最难把握或是领会的方面在哪里?您相信中国民间的“钢琴热”,会真的培养出未来的杰出音乐家吗?

陈其钢:我们对西方历史和文化了解的很少,我们现在只是在学习西方技术和一般的音乐表现方面有些进步,从总体来说,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但是我倒认为,不一定需要非常深入的了解。就是说文化是一个战略,是一个基础工程,需要长期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建设。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可以有,也重要,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看他自己发展、了解、研究、方式和方向,这我认为是更重要的。“钢琴热”,小的时候学习钢琴没什么不好,但是在高端演奏的培养方面,可能我们更欠缺的不是演奏钢琴的技术,或者小提琴的技术,而是没有我们自己的文献,就是我的作品,而我们的音乐人才演奏的还都是西方文化的东西,我们演奏得再好,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鹦鹉学舌,因为那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东西。

《华闻周刊》:古典音乐对于西方文明来说,是不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催化剂?

陈其钢:古典音乐确实是在各种门类的音乐中间,发展得最有基础、最丰富,也是最坚实的一个音乐文化,对于古典音乐的了解,对一个人来讲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单纯地了解音乐还是不够的,一定是一个综合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应是对历史、对文学、喜剧、舞蹈、音乐、哲学等等方面全面的知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