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评论 / 行走在中西艺术之间 旅英华裔音乐家庄承颖的艺术人生

行走在中西艺术之间 旅英华裔音乐家庄承颖的艺术人生


(本报记者:李佳南)

发行过音乐专辑,足迹踏遍三大洲,跨越三种不同专业的领域,现集中阮、柳琴演奏家、假声男高音歌唱家于一身,这个充满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就是旅英华裔音乐家庄承颖。

目前正在为3月的两场“世界鲁特琴缘”音乐会进行紧张排练的庄承颖希望以饱满的状态带给观众最动听的古乐之美,他希望在演奏现场用美妙的音乐带领听众重游文成公主、玄奘法师的生命历程。

然而,作为一位旅英音乐家中的佼佼者,庄承颖自己的音乐生命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他一路横跨三洲穿梭于景观建筑师与音乐痴迷者之间,他又是如何完成华丽的转身成为一位优秀的演奏家和歌唱家的呢?

当今著名德国钢琴家和指挥家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说过:“音乐实现了人自身,不仅是创造音乐的人,还有倾听音乐的人。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它使人相信,来自音乐极乐,能使人完善自己。”在庄承颖人生音乐之旅中,以其对古典乐曲和中国民族乐器的热忱和痴迷,用自身见证了音乐真谛的至高境界。

未出娘胎便受音乐的熏陶

“开玩笑讲,可能没出生前我就开始听西方古典音乐了,到了十几岁就听烦了吧!”记者从庄承颖半开玩笑的言语中清楚地知道他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了。庄承颖出生在台湾台北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由于他父亲是一位西方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和发烧友,所以在庄承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就用西方古典音乐来进行胎教。出生后的庄承颖更是在耳濡目染的音乐氛围中长大,自然而然对音乐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其实,庄承颖真正开始接触音乐的正规学习是在学龄前参加台北80年代流行的雅马哈(YAMAHA)电子钢琴大班,当时就是把它当作课余活动的一种乐趣。后来他上了初中(国中),因为当时的升学压力迫使庄承颖放弃了钢琴的学习,但是他始终与音乐有着难以割舍的缘分,虽然放弃了学习钢琴,但他却被中国古典乐器特殊的音色和独特的美感所吸引,继而开始参加学校的国乐团。“当时因为升学主义的风气,著名国中的社团只允许成绩在前面的同学参加。很幸运地,我得到了允许并且考入国乐团,由于没有从小的中国器乐训练,受指导老师分配到弹拨乐中的低音乐器大阮咸。当时阮咸在国乐团中的地位很低,停留在1930年建制的现代民乐团将阮咸视为弹奏西方简单和弦伴奏乐器的观念。但是因为我在小学时有乐队指挥和西方钢琴乐理的基础,因此国中时就一直被老师指派为乐团的学生指挥。”

庄承颖在读高中时也到处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是学生们训练自己组织能力的试练场”。由于庄承颖具有同时驾驭国乐乐器演奏和合奏的能力,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乐团的指挥,且担任弹拨乐教学和柳琴协奏曲的独奏等工作。

对于自己在音乐道路上的启蒙阶段,庄承颖对父亲的感谢之情易于难表,他坦诚地说道:“我不可否认的是,家父从小到大在家中放的西方古典音乐录音,让我在声音现象上听遍了世界著名音乐家对于音乐的伟大诠释。”

身跨不同领域的艺术审美师

庄承颖对音乐的热爱不容置疑,可就在远赴美国求学时,迫于考虑就业前途等问题,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比音乐有更发展前景的景观建筑专业,而后在美国费城和台北担任了景观建筑师和城市及区域规划师。

在建筑、园艺设计,城市规划和音乐不同领域都有涉足的庄承颖,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庄承颖把自身对景观建筑和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素养知识充分运用到对古典音乐的演绎上,完美地融合了各种不同形式美的元素。

他说:“建筑和景观有其实用性和视觉性,音乐则较形而上。但是三者都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状态下可以有不同的比重。譬如实用的建筑和景观,在资源丰富又富有重视美感的文化状态下就有机会体现极端的美学导向。而‘形而上’的音乐在人类社会中,依状态不同也可以是很生活化的,比如仪式音乐;或是很商业性的。在专业化的过程中,各门艺术看似很独立发展,实际上则是互相影响的。在实用性上,其实是景观建筑训练过程中的技能帮助了独立音乐家在自我艺术经济管理上的经营。在美学上确实起了很好的对照效果,在艺术史上也比较容易去理解特定音乐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同时以景观和建筑的视觉元素和音乐的元素去揣摩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然后再去对照自身的背景与这一个音乐形态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能够产生的意义和交流。这样深层的比对与映照,在音乐经营上不一定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我觉得自己在艺术文化的探险上因为有这样的能力而受益良多。”

庄承颖于2005年来到英国攻读声乐专业并于2007年顺利获得声乐学硕士学位,对于为何放弃可观的景观建筑师职业转而来到英国做一名求学者,庄承颖无奈地说道:“我对于景观规划和设计是有非常高的热爱,但是在繁琐的事务所工作和对音乐的憧憬之间的权衡,我在2005年选择辞去工作来英国攻读声乐研究专业。”

穿梭于中西古典音乐的使者

在对古典音乐道路探索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是承载庄承颖音乐梦想的传声筒。阮咸、柳琴和假声男高音是三种不同的音乐传达载体,且阮咸和柳琴这两种特色的中国乐器与西方古典音乐看似难以融合。然而庄承颖凭借自身对中国民族乐器以及西方古典音乐和文化的痴爱,灵敏地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巧妙地把二种音乐元素互通。庄承颖侃侃而谈道:“在寻找自己定位的过程中,也很惊讶的发觉其实文化融合的魅力是可以在整合自身多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我在弹奏中阮、柳琴和演唱声乐上,会因表演艺术制作形态的不同,转换中西乐不同的表现方式。譬如中阮可以模仿古琴的吟揉或吉他的和声,柳琴可以模仿曼陀林的长轮或琵琶的吟揉,假声男高音可以用英、法、德、意、拉丁文的发音演唱文艺赋予到现代的曲目,演唱中文时改变音色可以模仿东方传统戏剧或民族歌谣等。弹唱的组合可以一人奏唱16世纪英国鲁特琴歌,韩德尔早期歌剧和中国民歌等等。”

虽说庄承颖在中西方古典音乐之间游刃有余地行走,可是毕竟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与外国音乐家和交响乐团合作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些不愉快的地方。比如有些时候因在音乐呈现方式上无法达成一致而造成误解。但是有的时候意外的惊喜就是在这种碰撞中产生的。“其实与经验丰富的音乐家合作,所有音乐上的问题都可以理性地沟通并作音乐文化的比较,通常都很顺利地解决音乐上的问题。”庄承颖说。

在用中国古典乐器演奏经典乐曲的时候,为了能让国际听众认识中国音乐精致化的一面,庄承颖添加了很多西方和声的元素:“我在作演时,会重新检讨这些古典乐曲的结构,配上更有效果的和声或弹拨乐的特别技法来增强乐曲的层次表现。但是在旋律线的诠释上则强调中国音乐的特有表现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