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圣诞特刊这期《华闻周刊》将闻周刊和都周刊正式分刊,算是满足了大多数读者的心声。《华闻周刊》的闻周刊谈论政治,谈论国家大事,虽然高瞻远瞩却不是很多人的“菜”,也包括我在内。“假若战争来临”So what?只要家人平安就好;“三中全会的十八大难题?”Who cares?我好像只关心我的“中看中用中头彩的‘三中全会’男人什么时候会出现。”……你说这是只瞻眼前不顾身后,可我偏偏要把书从后翻起。我就是想问问闹闹女巫,最近我的运势如何?我就是中意情感专家那些似是而非的顺口溜:“我爱上一匹野马,野马却爱野花……”好吧,我知道这都分不开,一环套着一环,家、国、天下。可谁又忍心看着《华闻周刊》明明是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绅士,偏生又套了条小纱裙,还要捏着嗓子说:“I am dating with a guy, but I am still fancy girls.”又不是戴利!
终于,作为小纱裙的“都”彻底走出来,摆脱严肃的上半身,兀自妖娆起来。Down to the earth,关心生活,取悦于生活。让女巫店更热闹些;让情感专家更犀利些;让时尚购物在你的心里洒满无边无际的草籽儿;总之,耍尽女人的心机,只为你心里小小的一颤。有了这一颤,虽无功德,也是圆满。
开篇头一期,讲讲女人心里的圣诞结,邦德结。
不晓得是因为总在冬天,还是因为指向欢聚,总之圣诞节是个跟回忆过不去的日子;你可以一直换男友,但在圣诞节遭遇的分手依然会令你念念不忘;你可以一直不以为意的单身,但圣诞节的夜里还是难免倍感孤独;你悠闲,圣诞节里会辗转于这份悠闲;你忙碌,圣诞里会难眠于原本理所当然的忙碌。总之所有的节日好像都是这么个东西,它们在你的人生中打上一些重要的点,把记忆有序地排放好,好像竹子的节一样,让你在回忆往昔地时候,一节一节的,记起那一年做过的傻事,与纠结。“与圣诞有关的日子”写的是他们的故事,也是回忆你自己的故事。
除了回忆外,这个圣诞结就关乎于礼物了。每个在英国生活的女人心里都爱这条街——邦德街。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结,邦德结。这种情结通常在圣诞节的催化下,迅速膨胀,非得收到一个盒子,打开上面的包装结,心里的结才随之打开。
说到圣诞礼物,我脑子里想到的便是高中课文《麦琪的礼物》。这是我认为的高中教课书里仅有的称得上爱情故事的课文,于是只好“聊胜于无”反复地读,心里反复地翻起涟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贱夫妻吉姆和德拉,为了能在圣诞之夜送给对方一个惊喜的礼物,想尽了办法。吉姆瞒着对方将自己祖传的金表卖掉,给德拉买了一只她渴望很久的礼物——“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为了给吉姆买足以和金表相匹配的白金表链,卖掉了自己的一头瀑布般的秀发。当圣诞之夜他们给对方交换礼物时,却傻了眼,自己用最珍贵的东西换来的礼物,却成了对方最无用的东西。
小说到了最后也和麦琪没啥关系,因为他不是主人公的名字,麦琪指的是在耶稣出生时为他送上礼物的三个东方圣人,他们给耶稣送来了黄金、乳香,和没药。黄金象征高贵,乳香象征圣洁,没药则预示着耶稣最后的结局。 “麦琪的礼物”指的是充满智慧的礼物,也是圣诞节送礼物的由来。
如果没有加上“麦琪”这两字,我的理解和欧·亨利就totally不一样了。他认为,夫妻俩虽然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却得到了更宝贵的礼物——对方的爱。我却认为,以后送东西的时候一定不要 “乱搞惊喜,避免悲剧发生”。
于是,这期的圣诞购物指南算是应运而生,只有买对了礼物,才能算是“麦琪的礼物”,买错了只能让对方挤出一个笑容,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不、错。”仔细想想,大概礼物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送你礼物的人。或者说,重要的是,那个人送了你礼物。“每个女生都应该有个弄花她口红的男人,而不是弄花她睫毛膏的男人。”这句话蛮经典的,而对于男人来说,如果你带着你的女人去邦德街,再带点什么回来,多半可以先弄花她的口红,再弄花她的睫毛膏。当然了,重要的是你这个人。然后,才是你送她的礼物。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