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真心、动真情去演奏,观众肯定是能感受到并给予反馈的。音乐就是最好的交流途径……
(华闻周刊记者:陈甲妮)
(图片说明:朱利安和程家馨在家中)
劳埃德·韦伯这个姓氏在英国总是和音乐连在一起。因为音乐剧《歌剧魅影》,很多人都知道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而他的父亲和弟弟其实也都是在英国乃至国际音乐界受到尊敬的音乐家。伦敦最具文化气息的南岸皇家假日音乐厅在4月14日迎来了韦伯一家的到访,这次聚光灯下迎接掌声的是身为大提琴演奏家的朱利安·劳埃德·韦伯,也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亲弟弟,当天是他的60岁生日。如果你对这位英国音乐家还不解的话,那么就请和我们一道走进朱利安·劳埃德·韦伯的生日音乐聚会,听听这位音乐家对音乐,对中国文化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吧。
为了给朱利安祝贺生日,韦伯一家不仅齐出动,还联袂献艺。身为哥哥的安德鲁为弟弟献上了生日祝福并与朱利安,以及朱利安的妻子、华裔大提琴家程家馨,琴弦和鸣演绎了《仁慈的耶稣》。朱利安也在自己的生日音乐会演奏了由已故父亲威廉·劳埃德·韦伯创作的迎主曲《赞美诗》作为向到场听众的答谢。对于哥哥安德鲁能够抽身前来参加自己的生日音乐会,朱利安还特地与英国小提琴家塔斯敏·利特尔共同演奏了哥哥创作的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插曲《唯一所求》,动听的旋律在南岸的泰晤士河畔萦绕不断。
《华闻周刊》早就邀约朱利安做采访,但由于朱利安常常奔波世界各地的演出,难得有机会待在英国。这次利用庆祝60岁生日的机会,这位大提琴家终于有机会松开琴弦,和《华闻周刊》的读者们说说自己的故事了。
如果你还没听过朱利安·劳埃德·韦伯的名字,那说明你对英国音乐界了解得不全面。朱利安在1951年4月14日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便和音乐结下情缘。朱利安的父亲威廉·劳埃德·韦伯是管风琴演奏家与作曲家,父亲以及兄长对于音乐的痴迷显然也感染到了小朱利安。朱利安从1964年到1967年,跟随著名大提琴家道格拉斯·卡梅隆学习大提琴,1967年到1971年进入伦敦皇家音乐院深造,1973年又在日内瓦师从傅尼叶。
《华闻周刊》:10年前,您办过50岁的生日音乐会。和上次的相比,现在的心情上有什么不同吗?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这次是我人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候。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也非常享受音乐创作。虽然这场音乐会更像是众多音乐家的聚会,但是你难以想象这是在3000名观众面前,我想和观众们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对于一些人来说,朱利安的名字是陌生的,因为这位大提琴家一直以来都以 “不炫技”为自己的人生指引原则,他的演奏总是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而这在朱利安1972年首次在伦敦登台演出时得到了体现。这场演出让他一炮而红,他与曼纽因合作的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录音被业界看作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版本之一。朱利安随后签约菲利普唱片公司并成为唱片公司的的支柱型艺术家。一直不断有新作问世的朱利安,凭借演奏、改编、指挥的多样才华,早已是当代英国本土最活跃的大提琴演奏家。
事实上,和10年前举办50岁生日音乐会时的最大不同是,今天的朱利安正与妻子程家馨等待一个新生儿的降生。和一名华裔音乐家结婚,也让朱利安原本纯粹的西方生活平添了东方气息。对于这一点,朱利安自认感觉很不错。
(图片说明:朱利安和程家馨排练中)
《华闻周刊》:之前听说,您有打算创作一些音乐将东方的音乐元素放在你的创作中,不知道是否已经完成创作?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我曾在台湾,与中国传统的管弦乐团合作,举办过一次音乐会,非常棒。其中的曲目,一部分是西方音乐,另一部分是东方音乐。大提琴与中国古典乐器的结合演奏出来的音乐非常精彩,因此我期待以后能与华人音乐家们有更多的合作。
《华闻周刊》:在这次的音乐会中,是否表演了东西方融合的音乐?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很遗憾,我这次的生日音乐会并没有表演。
《华闻周刊》:东方文化元素是否在你的创作或者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体现?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我曾经录制过一些具有东方元素的音乐。我为孩子们做过一张音乐光碟,名叫《摇篮曲》,里面就收录了3首远东的摇篮曲目。我也录制过朝鲜传统曲目《阿里郎》。
《华闻周刊》:东西文化的差异是否给你的音乐或是生活带来灵感和乐趣?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我并没有感觉到东、西方文化有多么的不同。有了互联网,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大家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很近,在思想的交融上也变得很容易沟通。华人作曲家谭盾的音乐就有很多西方元素,受到西方的影响很深。我发现,世界各地的听众没有任何差别。如果你用真心、动真情去演奏,观众肯定是能感受到并给予反馈的。音乐就是最好的交流途径。音乐是超越了语言,它是无国界的。
现实生活中的朱利安不仅生活在音乐中,而很很多英国人一样关心时政民生。他曾作客英国广播公司周日新闻谈话节目《安德鲁马秀》,甚至还利用参加世界巡回演出的间隙,为《每日电讯报》撰写音乐评论。而自从与程家馨喜结连理之后,中国文化也进入到他的家庭,渗入他的创作当中,也让他欣然接受邀请为《华闻周刊》定期写起文章,畅谈自己对音乐,对生活的感悟。不过朱利安并没有仅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在闲暇之余还在致力于年轻一代的音乐培养。在60岁生日的音乐会专场上,韦伯一家不仅邀请到英国电视文化节目《南岸秀》的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主持,还邀请到美国知名作曲兼指挥艾瑞克·维塔克、女高音歌唱家丹尼尔·德尼斯。此外,一群年幼的孩子也登台亮相,他们都同属于一个慈善组织“In Harmony”,而朱利安正是这个慈善组织的发起人。
(图片说明:朱利安与IN HARMONY 项目的孩子们)
《华闻周刊》:.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In Harmony这个项目?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我一向认为,音乐应该提供给所有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对那些能承担乐器支出或上音乐课的家庭的孩子。“In Harmony”项目去到了很多英格兰最穷的地区,给那里的孩子免费的音乐辅导和乐器。他们学着和交响乐团一起演奏,并且这对于孩子本身的行为和他们的社区都有着巨大的改变。这是一个美妙的项目,我很荣幸可以领导这一切。
《华闻周刊》:您是在怎样的机缘下开始了这个项目?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2007年,在委内瑞拉与青年管弦乐团演出结束之后,以前的政府邀请我来启动。其实,很多年前在委内瑞拉就已经有这个项目了,它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我很高兴看到,“In Harmony”在英格兰的成功已经说服了英国新政府继续这个项目。
虽然朱利安每天忙忙碌碌,但和哥哥安德鲁却很少能够有机会切磋琴艺,因为兄弟俩都是音乐界的大忙人,尤其是安德鲁最近几年已经淡出表演舞台了。
(图片说明:年轻时的安德鲁和朱利安)
《华闻周刊》:从小到大,你们兄弟俩都是很少在公众场合一起表演的,这次让公众有幸看到,足以看出你们兄弟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可否形容一下你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我们的关系非常好。我们俩是我们这一代里唯一的两兄弟。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安德鲁为我写音乐;我也能很好地去理解他所创作的音乐。
《华闻周刊》:能否给我们讲讲你们之间最最让你难忘的事情?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儿时,我们都支持相同的足球队——雷敦东方。他们一直以来非常努力。我记得,在1960年代的某一个周日的早上,他们宣布因为无法继续经营而不得不关闭这支足球俱乐部,我和安德鲁又一次跑到球场。谁知,突然有人拿着一个大水桶,每人都向里面捐钱,水桶被传递给了300位支持者。水桶里装满了钱,俱乐部就这样又得以继续发展了。
《华闻周刊》:虽然很少在一起表演,但是你们合作的机会并不少,安德鲁创作,你表演。你们今后还会有这样的合作吗?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是的,以后应该说有更多机会。在很多重要的场合,我们都会在一起演出。他和我一起录制了一张光碟,名字就叫《听劳埃德·韦伯演奏劳埃德·韦伯的音乐》(Lloyd Webber Plays Lloyd Webber)。
《华闻周刊》:您是否也考虑过今后在中国有这样的兄弟登台演出? 朱利安·劳埃德·韦伯: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