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国过年去谁家?——这么简单的一问,竟已成为摆在许多英国80后华人小夫妻面前的棘手问题。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本报记者:张雪)
《华闻周刊》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真正让英国80后华人夫妻焦虑的,是这 “简单一问”背后不那么简单的“四二一”家庭的“养老”问题。
以前每家有兄弟姐妹多人,现在双方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一旦孩子不回家过年,家里顿时便没有了 “过年的样子”。中国传统的 “养老”模式也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对在英国工作和学习的80后华人夫妻来说,这种挑战,又被中国和英国的时空距离、移民政策和制度差异所放大。所有这些都让华人小夫妻赡养老人的焦虑更加深了一层。
“四二一”撞上“地域差异”
一对夫妻,四位老人,养老压力可想而知。
和中国家里的母亲通完电话,小林心情沉重。
电话那边,母亲说: “什么时候回家过个年?这几年的大年三十,都是我和你爸大眼瞪小眼,不像过节的样子。”虽是随意地一说,却戳中了小林心中的“痛处”。
自2006年10月在英国结婚以来,她已经5年没有在自己父母家里过春节了。这五年中,她和老公其实曾经在春节期间回过国。但因为她老公也是家里的独子,其父母当然希望儿子和儿媳除夕晚上能陪自己度过。
在一番讨论和争执后,小林只好妥协,那次回国过年,最终还是去了她老公在广东的家里。在老公家耽搁了几天之后,再赶回自己父母在北京的家里,春节已经快过完了。
她对《华闻周刊》记者说,自己很想在大年三十晚上,和自己的父母聚在中国的家里,围着桌子,拉拉家常。又或者,不用说什么,只是陪伴在他们身边,就能让这“年”过得像点样子。但结婚之后,很多事情难以兼顾。
小林表示,如果说中国国内的夫妻还可以采用“今年去你家,明年去我家”的轮流制,那么对于英国的华人夫妻来说,这一次去了一方家里,下一次就不知道何时才能轮到去另一方家。
她认为,“过年去谁家”虽算不上“大问题”,但它暴露出的“难以解决”的养老矛盾很可怕。
“过几年,双方父母都老了,我们在英国又隔得这么远,万一他们有个病痛,到底先顾哪一头?我担心到时候会有更多压力。”小林说。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批出生于80年代的孩子已经长大,不少更已成家立业,金字塔形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在中国社会中开始大量出现。“80后”的大批出国,更使得“四二一”家庭结构在海外年轻华人夫妻中格外普遍。
此外,海外年轻华人夫妻,双方来自不同地区的几率较高。南北东西的地域和“养老传统”差异,更使得一些矛盾和冲突加剧。
华人“社区养老”的现实困境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 “养老困境”已成为了“潜伏”在英国80后华人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一枚“定时炸弹”。
梁先生和妻子小段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在英国读书时认识,现在均在英工作。此前,双方父母都曾经来英国探亲,但最多也就是待“几个月”,而且只能轮流过来。
如果以后双方父母年纪再大一点,都需要子女在身边长期照顾怎么办?对此,梁先生一筹莫展,无论是在住宿、时间还是精力上,他和妻子都很难同时将双方父母接过来照料。
“而且,老人们之前过来时,都觉得很不习惯。我们上班,他们就更无聊了,语言不通,没人交流,待不了几天,就想回中国。”梁先生说。
谈到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的方式时,梁先生向记者表示,“社区养老”在目前英国的华人社区中还不完善。
他认为,不少老一代华人社团和组织有针对老年人的护老服务,并会组织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但这些侨团大多以说粤语的老移民群体为主,新一代移民在语言、文化的融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障碍。
而近年来在英国兴起的新移民华人社区,虽然以说普通话的华人新移民为主,但往往更注重“专业性”,在“邻里社区功能”和“家庭功能”方面相对不足。所有这些,都使得80后华人夫妻在“赡养老人”方面,暂时难以倚重“社区”手段。
“社区养老”不成熟,“家庭养老”又难兼顾,80后华人夫妻的“养老难题”,每逢中国的传统佳节,就会因为“过年去谁家”等小问题而暴露出来。
而最让他们忧心的,是不知道这枚“定时炸弹”什么时候会因为何种原因而被全面引爆。
名词解释
“四二一”家庭结构: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从21世纪初开始,大量的独生子女陆续步入婚育年龄,他们逐渐组成新的家庭,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有可能形成“四二一”的家庭结构。
“四二一”家庭,指由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父亲、母亲二人和一个子女所构成的金字塔形的家庭。
当然,“四二一”家庭只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根据独生子女夫妇双方及其父母的存活状况,可以定义为“三二一”家庭、“二二一”家庭和“一二一”家庭等11种家庭结构。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人养老问题进一步凸显。
在“养老问题”上,中国的“四二一”家庭将面临重大挑战。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社区养老
目前世界上较为常见的养老形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
家庭养老指的是传统的老人住在家里,由家庭和子女负责养老;社会养老一般是指老人自费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医疗和照护服务;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主要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