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伦敦的街头多了些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他们统一穿黑蓝色相间的制服,制服上画着卡通袋鼠,自行车的后座上安放着一个保温箱,里面是刚从店里买来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他们穿梭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为上班族和不愿做饭的人们运送着一天的能量。
这些小伙子们隶属伦敦一家名为Deliveroo的外卖公司,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从投行员工到“外卖小哥”
威廉·舒(William Shu)是Deliveroo的第一个“外卖小哥”,同时也是公司的创始人。
在2013年2月之前,舒还是一家国际投行的分析员,他辞职后,为了熟悉伦敦的物流网络和路线,舒每天花好几个小时骑着自己的小摩托车在切尔西区附近晃悠,后来他干脆做起了披萨送餐员。有一次他送餐的客户刚好是他在金融行业任职时的经理,经理看到给自己送外卖的小哥竟是昔日的下属,吓了一跳。
创始人威廉·舒
“舒是你吗?你现在做什么工作?你还好吗?”经理带着些许惊讶和同情问他。“送披萨。”舒说,“我挺好的。我还急着送披萨给别的顾客,先走了。”
在对伦敦的外卖行业有了系统的了解之后,舒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就是Deliveroo。三年之后的今天,Deliveroo在伦敦已经有300多个员工,在全球范围 内有超过5000个外卖小哥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送外卖。不知道曾经看到舒送披萨的经理得知这一消息后,会作何感想。
在Deliveroo网站平台上订餐,送餐员会在30分钟内将饭菜从餐厅买好送抵顾客的家或公司。与Deliveroo合作的商家有很多,其中不乏Wagamama、Leon等在颇受伦敦当地人欢迎的餐厅,甚至还包括珍珠奶茶店。Deliveroo从顾客和商家手中抽成,每一份订单以及每一个商家会抽取2.5镑的提成,以此盈利。在一次论坛上,舒透露Deliveroo的盈利在过去三年以每年20%到25%的速度增长。
自成立以来,Deliveroo已经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共享,这是Deliveroo和出租车公司Uber相似的地方,它们本身不生产产品,只提供服务。Uber将汽车资源收集起来分配给有需求的人们,Deliveroo则为那些不提供外卖业务的餐厅提供外卖服务,从包装到运输,通通不需要餐馆来操心。
在公司成立的前十个月,员工只有寥寥几个,在伦敦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里,人手显然不够,舒几乎每天都需要亲自送餐。如今公司规模扩张,我们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着Deliveroo萌萌商标的外卖小哥。不过舒还是保留了一些“传统”。“他现在周末也会出门送餐,”Deliveroo的员工凯拉 · 马克思在接受采访时说,“不是每个周末都会送,但隔三差五就要亲自送,一来是为了锻炼身体,但最重要的是他觉得很好玩。”
遍布在伦敦街头的Deliveroo外卖员
被老同事认为坠入了人生的低谷,但实际上内心却在窃喜着草拟大业,这样的经历想想也真是有趣。舒住在伦敦的菲兹洛维亚区(Fitzrovia),周末偶尔去周边地区诸如梅费尔区送外卖。如果就住在附近,也不妨在周末试着点一点Deliveroo,说不定为你送餐的就是舒本人呢。
去硅谷?去香港?
打开Deliveroo的招聘网站,不难看出它的野心——几乎全球所有的大都市都在招聘人才。
但在过去的一整年里,舒频繁地对他的下属说,在开拓新疆土时一定要谨慎,宁可不那么快地去开拓新市场,也要将已经赢得客户忠诚度的地区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与竞争对手PK。这里的“新市场”,指的是北美与亚洲。
Deliveroo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另一家有名的外卖公司Foodpanda。总部位于柏林,在全球超过40个国家拥有业务,自去年登陆香港后,Foodpanda收购了香港的四大外卖网站,以巩固自己在香港甚至在亚洲外卖行业的领导地位。Foodpanda向顾客提供超过500家餐厅的外卖服务,几乎垄断了香港市场。
Deliveroo近来的扩张脚步一路从伦敦到了亚洲,它对香港虎视眈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Foodpanda的有力竞争对手。其实自互联网企业爆发呈现指数式增长以来,外卖公司一直都是个不可忽略的存在。从中国的美团外卖、百度外卖再到饿了么,从Just Eat到Deliveroo,新型的外卖公司只增不减。毕竟,对于越来越忙的年轻白领,做饭真的是个耗时耗力的事情。记者问了几个身边的伦敦白领们工作日如何解决晚饭,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超市速食或者点外卖,只有一个姑娘每天都会做健康的快手菜。
有机食物越来越受欢迎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外卖往往是油腻、不健康的代名词,厨师仿佛挥霍无度的疯子,拼命地往饭盒里放油洒盐。没有时间做饭,但依然想要高质量的午餐和晚餐?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外卖公司正在试图满足越来越忙也越来越挑剔的胃。
手机订餐十分快捷
Munchery是2010年成立于旧金山的一家创业公司,有着自己的厨师和厨房。每天你能在它的网站和手机App中看到当日菜单,以及每道菜令人垂涎欲滴的图片。当用户在手机或网页上完成订餐后,这家公司会把冷藏的餐点送到用户的家里。按照Munchery的说法,他们冷餐餐点在送出前已完成了99%,用户只要用微波炉或烤箱加热一下就能得到原汁原味的一份正餐,营养又健康。
还有Sprig,这是旧金山的另一家创业公司,成立于2013年,有着和Munchery相似的商业运作模式。但令人瞩目的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奈特 · 凯勒(Nate Keller)曾是谷歌的主厨。他2002年加入了谷歌,曾给400人供应一日三餐。《华闻周刊》曾经探寻过谷歌的厨房,既健康又美味,可谓公司食堂里个中翘楚。这个噱头不可谓不吸引人。
这类硅谷的创业公司还在不断冒出来。除了Munchery和Sprig,伯克利的两个毕业生在2013年成立了相似商业模式的公司SpoonRocket。这些公司都格外强调会为用户提供用本地有机食材制作的健康食物。Superfood这个概念在近十年越来越流行,藜麦、北非小米和有机食材,这些名词越来越频繁地被人提到,以Wholefood为例,这家倡导有机、健康的超市尽管价格不菲,却永远有络绎不绝的顾客。
外卖公司在今年数量猛增
在全球范围内有这样的竞争对手,也难怪Deliveroo需要“谨慎扩张”。舒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人们每个月都用两次Deliveroo,而是让大家每天都在Deliveroo上点两次餐。”Deliveroo的投资人也在一次采访中说,外卖市场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大,而且,Deliveroo和Just Eat在餐馆和用户上其实并没有太多重叠。他的言下之意是相对于廉价的Just Eat,Deliveroo看重健康与相对高端的餐饮服务。
无人机送外卖
自从大疆将无人机做成全民化的产品,并且亚马逊试图用它来送快递后,这个小东西再也没有离开过人的视线。
Foodpanda新加坡的总经理艾玛·西佩(Emma Heap)说到,Foodpanda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无人机送餐的测试,如果试验过程一切顺利,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就可以在新加坡全国范围内实现无人机送餐。
Foodpanda几乎垄断了香港外卖行业
外卖公司们一直在探索最便捷的网上订餐体验,但很多情况实际上并不能控制,像是骑车送餐经常会遇到交通拥堵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送餐的速度一直不能提高,但有了无人机之后,送餐时间就可以缩短到半个小时内。送餐速度一提高消费者的下单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这对外卖公司而言是个良性循环。
不过,目前在Foodpanda的实验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便是新加坡的摩天大楼们,高耸入云的高楼对无人机的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西佩表示,利用无人机给高层送餐十分复杂,精准定位固定楼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截至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都是在室内完成的,如果可行性测试一旦完成,下一步他们要做的就是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可。这将是更加艰难的环节:在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低空飞行器的法律规定一直是个灰色地带,但政府正在逐渐收紧飞行许可,毕竟一架无人机从闹市上空坠落下来,或者影响到起飞或降落中的飞机,都不是件好事情。
舒在采访时表示Deliveroo还没有考虑使用无人机的问题,“我觉得在郊区使用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在人来人往的大城市推广无人机送餐,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太多了。”
就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而言,无人机送餐在未来真不会是什么稀罕事儿。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外卖公司们可谓是用尽了手段:动用新的营销手法,新的商业策略,甚至新的科学技术。这场餐桌的争夺战无声无息却硝烟弥漫,未来势必会更加精彩。
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03期精装杂志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