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一天,除了作为节气之一,也是大家踏青、扫墓乃至祭祖的日子。
然而事实上,在古代清明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相反,邻近的寒食(冬至后105日)和上巳(三月初三)则有更多的文化习俗。但是,因为这三个节日距离较近,所以在古代经常连休三天,于是唐代时寒食就已经和清明并称了。
▲寒食
寒食节主要习俗虽然是禁止生火做饭,要吃寒食,但与此同时,从唐宋时期就增加了踏青、秋千、吟诗等活动。
而上巳则是传统上自周朝便与祭祀、郊游有关,在福建一些地区仍然作为“小清明”被当做祭祖扫墓的日子。
所以说,当代的清明节,可以说是融合了这三个节日的一个融合性节日,现在只作为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扫墓
很多人经常会觉得西方人似乎没有一个专门祭祖的日子,扫墓也都是按照忌辰或者方便来进行的。但其实,在基督教社会,曾经也有过一个专门为逝者祈祷的节日,只是由于现代过分的商业化,让人很难联想到它最早的习俗了。这个节日就是——万圣节!
其实,说是万圣节也不准确,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万圣节的后一天,也就是11月2日的诸灵节(All Soul’s Day)。而这里的“万圣节”也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而是11月1日的“All Saints’ Day”。而在这一天里,基督教徒将会为死者祈祷。欧洲天主教徒更多习惯与参与诸灵节弥撒,而新教徒则更多地是进行扫墓活动。
▲瑞典的万圣节
▲孟加拉国的基督徒在万圣节扫墓
从中世纪开始,在英国,人们会在从万圣节前夜到万灵节这三天时间里,施舍穷人。而他们所施舍的食物,是一种被称为“灵魂饼“(Soul Cake)的小圆蛋糕。而这一天,穷人家的孩子们就会挨家挨户地讨“灵魂饼”吃,这也就是后来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ing)”习俗的起源之一。
▲不给糖,就捣蛋
其实,在万圣节庆期间施舍穷人,也是因为古代天主教徒相信这样的善行会让在“炼狱”中净化灵魂的亡故亲人少受一些罪。这一点上,与中国人在清明节为故人烧纸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生者为死者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
天主教徒为死者祈祷、布施,主要是因为相信死后的炼狱中的亲人会在审判中因此而能尽快进入天国。然而,中国的祭祖,除了缅怀亲友,更多是希望死者能够保佑生人。
而说到祭祖,就会联想到葬礼。
在中国,传统葬礼礼仪由于地域广阔,在仪式上会略有不同,但基本保存相对传统的儒家礼仪框架,也融入了道教、佛家的一些仪式。这些已经被简化了很多。现今大概只包括入殓、停灵、守灵、奔丧、出殡、下葬(火葬)这些重要环节。而穿戴全套丧服在现今也很少见。
▲中式葬礼
而西方的葬礼中,天主教葬礼是最具代表性的种类之一。葬礼包括安魂弥撒,但这并不是必须的环节。很多时候,葬礼都是从把遗体运往教堂开始,之后在教堂进行仪式,这其中包括一系列的祷告,使死者灵魂可以免于炼狱,直接进入天堂。最后,遗体被送到墓园,接受祝福后,进行埋葬。
▲基督教葬礼的准备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在传统葬礼上的过程相对相似。从家到灵堂(教堂),再前往下葬处。但不同之处,除了信仰之外,也在于,中国传统葬礼对于“出殡”过程的重视,以及天主教更在意实际的仪式。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不论东西方,世俗化都很明显,无论葬礼还是扫墓祭祖都很少需要这样强烈的仪式感了。
- The End -
美编:N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