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出探索直系亲属以外世界的重要一步。孩子们会对新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接触新环境的挑战。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群体还面临一个特殊的问题,孩子到英国幼儿园之后,开始习惯性地说英文,中文的沟通变少;有的孩子在多语言交替的过程中会产生语法的混乱,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开口说话,引发性格的改变等。
语言本身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情感交流的符号。在襁褓中的时候,宝宝无需语言,他们的需求就能够被照顾者知道。随着他们生活环境的逐渐扩大,对语言交流的需要逐步增加,孩子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情感力量去适应与照顾者的分离并慢慢接受新环境所带来的沮丧与无奈。经历此类“必须的沮丧”可以发展其语言能力、创造力等,逐渐形成其自我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世界。三岁的孩子们拥有“一百种语言”与环境进行交流,画画、唱歌、动作、表演等等都是孩子们的创造。然而创造的前提是孩子们对环境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此基础之上孩子的性格得以健全,语言能力获得发展。
孩子选择性静音,家长不必要的焦虑
华人家长们对孩子语言掌握能力的焦急情绪被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学者看作是“不必要的焦虑”。这种焦虑通过各类行为所展现(比如找华文学校,请英文家教等)。在孩子面前,家长不经意间将对语言学习的过度期望投射在孩子身上,这些消极情绪会被孩子们进行移情,在潜意识里将幼儿园以及英文的学习认定为是危险的,具有攻击性的。
此外,有些家长没有能力流畅地与幼儿园教职工或其他同学的父母进行沟通,因此,在孩子们眼里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在英国主流文化中便成为了弱势群体。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或是保护家长,也许会出现选择性静音的行为,或选择只说一种语言(英文或中文),从而获得关注,让自己从被动的弱势群体转化为可操控他人的主动者,以此避免不悦的焦急感与挫败感来获得满足。
可依赖的母语环境
家长在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创造。一个可依赖的、适应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环境是由对不同活动的整体感受和与不同人建立的关系促成的。
一个可依赖的母语环境对华裔孩子的各项发展至关重要。华人家长应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坚持在家中创造一个良好的中文环境;也应该创造两种语言环境间的互动与沟通,积极了解孩子们在英文主流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并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这样,孩子们也会认为幼儿园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只有在对环境产生信赖感以及归属感时,孩子们才可以发展出真我,表达出自己之于环境的需求,从而创造并试验他们的“一百种美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