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创新 / 华闻专访 | 他们,让道路建筑“自我修复”

华闻专访 | 他们,让道路建筑“自我修复”


穿过几条街巷,在剑桥特拉平顿街南端,我们找到了这栋古旧的红砖建筑。它是剑桥大学工程系的主楼,Abir Al-Tabbaa教授的办公室就在里。

办公室不大,书籍资料满桌满架,Abir Al-Tabbaa教授在这里和我们聊起了她正在做的有关可“自我修复”混凝土的研究。

可“自我修复”的混凝土,简单来说,就是这些混凝土将如同人类的肌肤一般,可以自我诊断、修复、弥合与重生。

这项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呢?数据显示,英国每年用于修补、保养建筑、道路等混凝土结构的费用高达400亿英镑,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类费用还要高出许多。如果可“自我修复”的混凝土能够广泛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将大大减少花在维修上的时间与金钱。

同一个目标,实现它的手段却可以是不同的。在实现混凝土可“自我修复”这个共同的目标之下,世界各国团队的研究大方向主要分为两个:一个是对自生性修复技术(Autogenous healing technique)的研究,另一个是对自动修复技术(Autonomic healing technique)的研究。自生性修复是水泥天然就具备的修复能力,但还可被进一步增强;自动修复,则是当损伤已超出了前者所能修复的程度时所采取的手段。

混凝土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混凝土被制成之时,其内部有一部分水泥仍然未被水化激活。当有微小的裂缝出现时,外部的水从这些裂缝渗入,就能水化激活这部分水泥,所形成的水化产物可以填补这条微小的裂缝。因此,如果这条裂缝极其微小,混凝土天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就能将其弥合。但当裂缝较大时,这种天然的修复机制就无法完全修复裂缝了。这就需要人们为它添加一些“自我修复”的组件。


图:团队研制的含有修复物质的“微胶囊”样品


Abir Al-Tabbaa团队的研究涉及以上两个领域,但目前最主要的研究重点是研发第二个方向的技术。他们在制作混凝土时,将许多装有修复物质的“微胶囊”植入水泥基中。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外力就会使得这些胶囊破裂,里面的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对裂缝进行修复。

装在这些“微胶囊”里的物质是什么呢?世界上其他的研究者正在使用的是生物或化学物质,而Abir Al-Tabbaa教授及其团队在研发的则是一种以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物质。相比于生物与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更接近混凝土本来的成分,因此与混凝土材料有更好的兼容性。


受访者简介:

Abir Al-Tabbaa,剑桥大学工程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教授。

从布里斯托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她在剑桥大学获得了土壤力学的硕士与博士学位。随后,在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Ove Arup & Partners)担任了三年的岩土工程师。1991年,她到伯明翰大学担任土木工程专业讲师。1997年,返回剑桥大学担任讲师,后来成为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教授。

她的研究兴趣广泛,包括建筑与先进材料、地基改良、污染土修复以及搅拌桩技术等领域,并都侧重于可持续性与耐久性的研究。


《华闻周刊》:可“自我修复”混凝土的研究在全世界热门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Al-Tabbaa教授:这是因为它所能带来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首先,如果材料能够自我修复,人们就可以省下检修、维护这些材料的时间和费用;第二,有些结构所在的位置,不方便人们前去检修,如果这些材料能够在出现损伤时自我修复,那就能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会因为这些建筑、道路的维修工作而被打断;第四,它能大大地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可持续性,因为它们不需要经常被更换。

整体来说,可“自我修复”的混凝土能够让这些结构更加安全、可靠和更具可持续性,并且从长期来看,可以减少相关的成本。


图:Abir Al-Tabbaa教授和她的团队在实验室里


《华闻周刊》:目前,世界上有多少个研究团队在做这个方面的研究?在你们剑桥大学的团队加入以前,英国其他的团队已经做了哪些研究?你们加入进来后,几个团队是如何合作的?

Al-Tabbaa教授:在我们之前,美国、荷兰和比利时已经有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巴斯大学和我们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一起合作,是这个领域的领军者。

卡迪夫大学的研究者主要在研究混凝土中型/大型损伤的自我修复技术,原理是将有“形状记忆”的塑料筋置入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出现较大的裂缝时,热胀冷缩作用可以使得塑料筋收缩,从而修复裂缝。

巴斯大学的研究者主要负责研究混凝土微型/中型损伤的自我修复技术,原理是将可生产石灰的生物细菌和乳酸钙混入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空气和水分进入,这些细菌可将乳酸钙变成方解石,即石灰石的成分,从而将裂缝填塞上。而我们剑桥团队则负责研发内含修复物质的“微胶囊”,用该技术来实现混凝土纳米/微型层级损伤的自我修复。

“微胶囊”技术现在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到可“自我修复”混凝土的研究中。其他的研究者,有的把胶合剂等强力胶装到玻璃长胶囊中,有的则是把细菌装入多孔集料中。

我们在研发我们自己的基于矿物质的修复物质,这种物质能更好地被水泥基所兼容,并且更接近于混凝土本来的成分,所以在完成“自我修复”之后,这个混凝土的构成成分与此前的成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还对胶囊制作过程和胶囊外壳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此外,除了研究裂缝等常见的物理损伤,我们还研究氯化物腐蚀或表层碳化等带来的化学损伤。

2013年,在英国自然基金会(EPSRC)的资助下,“地基与结构工程的挑战”(Ground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allenge)项目启动。我们与来自卡迪夫大学和巴斯大学的团队展开合作,这让我们有机会将三种不同的修复机制综合运用到同一块混凝土中。


图:研究员Antonis  Kanellopoulos博士解释混凝土裂缝修复原理


《华闻周刊》:在什么情况下,这些“微胶囊”里的物质可以释放出来?最大的技术难度在哪里?

Al-Tabbaa教授: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中会用钢筋来抗拉力。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可能会一直裂到钢筋处,这使得水分能够沿着裂缝渗漏进来,最终导致钢筋被锈蚀破坏。我们试图去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当然,即使没有裂缝出现,当混凝土外部出现盐水时,它们也可以侵入混凝土,腐蚀钢筋。

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我们会将这些装有“自我修复”物质的“微胶囊”置入水泥基中。这种胶囊的外壳可以在以上这些情况下溶解或者变得具渗透性,里面的修复物质就能被释放出来,以抑制腐蚀作用。

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这个“微胶囊”自动释放内部物质的触发因素(Triggers)。

在物理触发因素(Physical Triggers)方面,我们已经有过大量的研究。但在化学触发因素(Chemical triggers)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研究可以做,因为化学触发因素比物理触发因素更为复杂。


图: 用微流体系统制出的单分散多孔聚合物纳米微囊,即文中提到的“微胶囊”的一种


图:嵌在混凝土中的破裂之后的“微胶囊”


《华闻周刊》:混凝土在完成一次“自我修复”之后,“微胶囊”里已经空了,万一在相同位置再次出现裂缝或损伤怎么办?

Al-Tabbaa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正在研究这个方面的问题,它也是英国自然基金会资助的这个项目的一部分。

我们考虑采用的第一个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里安置一个类似人体血管的系统,将所有这些“微胶囊”用微细的管道连接起来。这样一来,修复物质在这些“微胶囊”之间,就可以像人类的血液一样循环,当有一个地方出现伤口的时候,这些修复物质就可以循环到那里,去修复伤口。整个概念,就是模仿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二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我们可以用一种聚合物来作为修复物质,它有一种类似“钩子”的结构。每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之时,这些“钩子”就能够连接起来,如果之后再出现破裂的情况,它们还能再次连接。

还有一个可能的方法是,我们想找到一种修复物质,它在修复了裂缝之后,能让这个被修复的位置比其他的区域更加坚固。这样一来,裂缝下次就不会再在这个相同的位置出现了。

我的团队目前有8个成员,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方向。今年10月,还会有两个新的研究者加入进来。由于我们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所以团队也在迅速地发展壮大。我们在运用不同的外壳材料、外壳形状、修复物质和生产方法来研制一系列的“微胶囊”。

“微胶囊”外壳的力学特性也非常重要。我们既要确保它们不会在混入混凝土时破掉,又要保证它们在混凝土出现裂缝或损伤时能够迅速、容易地裂开。


《华闻周刊》:“微胶囊”里面的修复物质有没有一个有效期?这个有效期多长?

Al-Tabbaa教授:我们现在用的是矿物质,原则上只要它们不被水侵入,就可以长期有效。


《华闻周刊》:在高温的环境下,这个“微胶囊”的性能会不会受到影响?

Al-Tabbaa教授:这是个有趣的课题,我们最近开始研究在油井或天然气井中运用可“自我修复”水泥的情况。我们的计划是研制出可以适用于高温环境的“微胶囊”。


图:研究团队的成员在做实验


《华闻周刊》:当“自我修复”的过程完成后,这个混凝土材料是否还能像之前一样坚固?

Al-Tabbaa教授:在以前用强力胶一类物质来修复的时候,让混凝土恢复到以前的强度,甚至变得更坚固,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现在用与矿物质来进行修复,它的强度还只能够恢复一部分。

但对“自我修复”的过程来说,更重要的是减少混凝土的可渗透性,这样一来水就无法再次侵入。

裂缝经常出现在受到拉力的区域,而对混凝土来说,最关键的是去保护里面的钢筋,因为钢筋是其抗拉强度的主要来源。


《华闻周刊》:你目前在研发的这个“自我修复”混凝土技术,它最初的灵感来自何处?

Al-Tabbaa教授:我们首先受到了其他领域研究的启发,其中最重要的是可“自我修复”的聚合物以及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中的运用;其次,我们受到了在其他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微胶囊”技术的启发;第三,我们还受到了人体的启发,我们想模仿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并将其运用到混凝土中。


《华闻周刊》:这种“自我修复”的混凝土,它本身的成本是不是会比普通的混凝土昂贵?从长远来看,是否划算?

Al-Tabbaa教授:我们进行过计算,即使这种材料前期比普通材料贵20%,相比于它能省下的费用,它也仍然是划算的。因为这种材料,不需要要经常检修和维护,也不需要经常更换。因此从长期来看,它预计可以节省约50%的维修费用。目前,我们正在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商讨,希望将商业化生产“自我修复”组件的成本降到最低。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