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首批出国的留学生之一,他是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翻译家,他是开启中国海军启蒙教育的教育家,他是引进西学“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是先驱——严复。
在泰晤士河南岸有一片区域被称为“航海时代的格林威治”(Maritime Greenwich),它是英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事博物馆——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帆船时代速度最快的运茶船“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和都铎王朝时代的宫廷及御花园,处处巴洛克式的建筑彰显着昔日的皇家气派。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旧址(Old Royal Naval College)原为都铎王朝时代国王行宫,在英法战争时期成为伤病疗养院,1871年被改建为海军学院,专门为英国培养海军人才。
1877年,十三张陌生的东方面孔出现在格林威治小镇,他们是清政府派到英国来的第一批留学生。据悉,经过了入学考试之后,他们中有6个通过了考试,留在了皇家海军学院,而其他人则被派到了英舰上实习。这6个人分别是严复、方伯谦、叶祖珪、萨镇冰、何心川和林永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为后来的中国海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严复作为将西方民主和科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开眼第一人”,对中国的思想启蒙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是这批留学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之后,他赴英留学,就读于这所在当时世界闻名的海军学院。学成归国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和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他培养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批海军人才。
他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为了追溯严复和伦敦、皇家海军学院的缘分,我来到了皇家海军学院的旧址,也是现在的格林威治大学和圣三一音乐学院的所在地,严复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席、格林威治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刘凯博士跟我分享了他所知道的故事。
在游览了严复从前的活动及用餐场所,并参观了“严复:帝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展览之后,刘博士向我提到,和其他留学生的一年英国生涯不一样,由于时任大使郭嵩焘向清政府的建议,严复在皇家海军学院待了两年。严复一行来英国读书时,郭嵩焘刚就任大使不久。由于当时旅英的中国人数量极少,郭嵩焘与留学生们接触得很多。留学生们会在郭嵩焘生辰时去为他祝寿,也会在中国传统新年时聚在一起。
图:1877年,严复、萨镇冰和叶祖珪等中国留学生与皇家海军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区建筑前的合影。
图:2014年,严复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席刘凯博士带着现今在英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在1877年合影中的位置合影留念,137个年头过去了,留学生队伍在逐渐壮大,中国也变得更加开放。
不知不觉,严复与郭嵩焘成了忘年交。郭嵩焘欣赏严复的才华,认为他的思想才能远远不止做个舰长,甚至可以当英国大使。当然,考虑到严复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郭嵩焘也知道不可能,于是他向清廷致信,表陈严复的才能比较适合归国投身国内教育建设,建议清廷允许他多读一年。
多留一年对严复而言固然是好的。因为他兴趣广泛,不止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在学业上,他也在留学英国的时间里博览群书,对很多除学业外的其他事情也很感兴趣。经常去法庭旁听的他,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审判不用下跪,没有“升堂”也没有“杀威棒”,这使他一度十分感慨。这一对社会公平的感叹,让他深切感受到了民主思想,对法庭的浓厚兴趣和对法律书籍的广泛涉猎也帮助他完成法治思想的最初启蒙。
严复对自然科学也兴趣浓厚,他曾向郭嵩焘演示天文望远镜和摩擦生电实验。同时,他也对政治经济学、哲学等社会学科兴趣颇丰,“民主”、“自由”、“文学”、“议院”、“国债”、“保险”、“社会”、“个体”以及“团体”等词都由他首创。
严复英国求学的任务沉重,他身上承载着清政府“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担,他们的眼睛则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千千万万双眼睛,在替中国看世界。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看到更多,是他们这一批留学生身上的任务,这也使得严复尽可能多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以期回国之后能“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
然而,时值中国处在被帝国主义侵略者们肆意宰割、蚕食瓜分的时期,中英两国处在微妙关系中,当时的英国能愿意让落后的清政府学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吗?学者们对此争议颇多。一方面,有材料显示,当时英政府的文件里面明确地说明,给严复一行安排一个“压缩式”的课程并强调不要安排他们和本地学生一起居住。
由此,有学者认为他们学到的并不是英国海军当时的核心技术,学校真正教给他们的航海技术和军舰知识很少;而另一方面又有遗留下来的存档成绩单显示,1886年从北洋水师学堂推荐来的那批留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中国留学生考到了班级第5名,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或是与众不同的课程。然而严复他们那批学生的成绩单并没有被发现,所以当时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也不得而知了。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两年的英国留学生涯给严复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他译注的《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会通诠》等十余部西方学术名著可以看出,他试图以真理“治国明民”,救国于水火。他的这些译著及评论在当时因循守旧的清王朝思想界犹如巨石投进一汪死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不仅如此,严复一生力推君主立宪制,不得不说也受到了在英国的所见所闻的影响。1905年,孙中山在伦敦与严复见面,当时严复正在伦敦忙于帮助处理1904年开始的“开平矿务局诉讼事件”,二人在会面中就中国的未来有过激烈的辩论。他们理念最大的差别在于,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体制,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由此孙中山主张用激进的革命形式,而严复偏好渐进的启蒙方式。会面不久后,孙中山被清政府诱捕,此后被非法软禁在大使馆里,预备秘密押送回国处决,后经其英国友人营救脱险。
图:展览吸引了众多学在英伦的中国留学生。
也许正是因为对君主立宪制的推崇,严复后来成为“筹安会”的一员,表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也成为他一生最受人诟病的污点。1915年,袁世凯决定复辟称帝,想找几位社会名流支持。找梁启超碰了钉子后,他的心腹杨度找到严复,投严复所好,称反对共和,想要推行君主立宪制。在严复正色地表达“国事不同儿戏,岂可一改再改”之后,杨度用“天下苍生”为激将说到了严复的心坎上,三次拜访之后,严复答应列名“筹安会”,而第二天,“筹安会”发起的筹组消息赫然报端时,严复的名字却被冠以了“发起人”的名号。
作为一个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引进旧时中国,一生致力于开启民智的启蒙思想家,严复虽然在发现袁世凯要恢复封建帝制的真实目的之后没有再继续支持他,但他也并未积极地登报声明与帝制划清界限,一直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在梁启超撰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声讨帝制之后,袁世凯派人送给严复4万元支票请他撰文反驳梁启超,被严复拒绝。其后复辟帝制失败,北京政府通缉筹安会祸首,严复未被列入,躲过一劫。避居天津的严复悔恨地感慨道:“当断不断,虚与委蛇,名登黑榜,有愧古贤。”
严复一生娶有二妻一妾,育有五男四女。他与第一位妻子王氏之子严璩曾跟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后任清宪政编查馆译书处总纂,清末出任福建财政正监理官,北洋时期数次任财政次长(即副部长)及全国盐务署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也曾任财政次长、司法行政部总务司司长。1933年失业后寓居上海。上海沦陷之后,拒任伪政府财政部长。严璩精于英法语,曾与林纾合作译外国小说,编有严复年谱、诗集——《侯官严先生年谱》、《愈壄堂诗集》。
严璩的长女严倚云在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后赴美。1956年获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后,又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南加州大学以及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了“严复翻译奖学金”和“严复奖学基金”。后经胡适介绍,严倚云与天体物理学教授高叔哿结为连理,1991年不幸因车祸离世。
图:“严复展”策展人、严复文化教育基金会主席刘凯博士。
严复次子严琥曾任建国后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任副市长,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19年与台湾五大家族之一板桥林家的林慕兰结婚。两人育有三子四女。1946年,林慕兰赴台参加哥哥的丧事,因形势紧张留在台湾,与严琥再未谋面。其子严侨后于1950年受组织派遣与妻子林倩赴台,在台中一中任教,是李敖的老师。1953年深夜,严侨因间谍罪被拘捕,据说经由胡适从中斡旋得以保命,1961年妹夫叶明勋将其保释出狱。2003年中国民政部追认其为烈士,坐实了他当时的卧底身份。
严琥有两个女儿,长女严倬云1949年与台湾鹿港辜家的辜振甫结婚,证婚人是连战之父连震东。有人称严倬云的辅佐成就了辜振甫,1990年代她曾陪辜振甫参加汪辜会谈,2006年表态支持施明德倒扁运动。目前任台湾中华妇联总会主任委员,热心于社会公益。次女严停云笔名“华严”,著有小说《智慧的灯》。
严复孙子严侨的学生李敖曾评价说,“严氏一门,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第一代严复,身奉帝制不绝,志在引进新潮,赍志以没了;第二代严琥,身逢新旧交替,志在富国强兵,家破人亡了;第三代严侨,身逢国共斗争,志在建国大业,自己报废了;第四代严正,身逢国民党在台湾通吃,志在经济挂帅,埋头做白领阶级了。严氏家传的横剖,岂不正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他说得不无道理。
严复是学贯中西的划时代翻译家,是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是引领了中国海军教育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的最重要的思想启蒙先驱。集这么多身份于一身的他,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他为中国进步而奋斗的子孙后代们,也称得上是续写传奇的名门之后。
先驱们的功过是非已被记录到了漫漫历史长河中,空留一地思索。传奇已经写就,传承和突破,是后来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