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了巴斯,又去了牛津和剑桥,下一站再不去斯特拉福德小镇,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伪作家了。一个写小说的,来了英国不去膜拜莎士比亚,就像一个共产党员到了北京不去看毛主席纪念堂……嗯,还是不太一样,一个是真诚缅怀,一个是排队凭棺,这个比喻不好。
下了火车,烟还没点着,我就已经走出了火车站。英国小镇的火车站彻底修改了我对中国火车站的印象。这几乎就是个小房子嘛,没有安检,没有站在高处的警察,没有随处发旅馆小广告的,甚至没什么声音。出了火车站我还纳闷,出来了?这就出来了?
是的,就是出来了。再走几步路,天开始下雨,行人便稀稀寥寥了。我按着地图走向小镇,一路是雨中盛开的花和金黄的叶子,一个残疾人一手举伞一手开着电动残疾车,哼着一首我听不懂的小调,晃悠悠开到我前面去了。小镇的尖顶房子已经在望,那里雨蒙蒙的,有隐约的音乐和狗叫声飘来。
斯特拉福德小镇是莎士比亚的诞生地和终老地。他住过的小屋,发生过的爱情,创造过的故事,都像诗一样留在斯特拉福德。这风景并不艳丽的小镇因此被赋予无限的浪漫气息,一切都与莎士比亚有关,无论是走在林荫小道中,靠在路边的长椅上,坐在咖啡厅里,走进干净的书店,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莎士比亚的作品和莎士比亚的爱情,连居民的样子都仿佛带了韵味。一条斑点狗从我身边走过,斜着眼看我,迈着节奏优雅的步子,那气质很像路中央那位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乔装男子。一对老年夫妇穿着情侣红装,在咖啡厅莎翁雕塑下面低声恩爱,吉他手轻轻演奏,友善地看了我一眼。咖啡的味道很好,醇厚如这里的故事。
斯特拉福德小镇咖啡厅里,一对老年夫妇穿着情侣红装,在咖啡厅莎翁雕塑下面低声恩爱,吉他手轻轻演奏。
斯特拉福德小镇咖啡厅里,一对老年夫妇穿着情侣红装,在咖啡厅莎翁雕塑下面低声恩爱,吉他手轻轻演奏。
在去各种故居的路上,小镇居民们摆出了集市,据说基本是自己的手工和自制食品,此刻后悔在早晨吃得太饱,看着可口却吃不下,有几种奇怪的食物像包子又像馅饼,不知为何物。一位女子指着吊在上方的野兔野鸡,说这些包子的馅是用它们做的。我惊讶,这也行?旁边一个档口传来奇怪的咕咕声,我好奇走去,一只巨大的猫头鹰慢悠悠转过脸。想是看着这张东方脸奇怪,它俏皮地歪了下头。它背后有个抽烟的农民,一副懒散样。看一边的简介,猜是某环保组织的募捐。放了两镑给猫头鹰,它却不领情,咕噜又扭过去,还索性闭上了眼,它定是在埋怨那个农民不给他去买香肠吧?那农民见了英镑,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它的名字叫罗密欧,很喜欢你。
人们看橱窗里的兔子,兔子也每天看着来往的人。
不远处路边橱窗里坐着一只大兔子,大得和熊一样,便知道这是英国最大的彼得兔子玩具店了。里面各种小东西都造型可爱,摆放得也很有味道,但看工艺,估计全部是Made in China。走到彼得身后的时候,忽然觉得蛮有意思,人们看橱窗里的兔子,兔子也每天看着来往的人,到底是谁在看谁呢?在这里坐久了,玩具兔子也会有自己的生命。我们有时就是这橱窗里的兔子,以为是在看世界,其实是世界在看我们。
五幢莎士比亚故居分布在小镇内和周围,分别是莎士比亚出生地(Shakespeare’s Birthplace)、安妮哈瑟韦小屋 (Anne Hathaway’s Cottage)、玛丽亚登故居 (Mary Arden’s House)和莎士比亚乡村博物馆(Shakespeare Countryside Museum)、荷尔小园 (Hall’s Croft)和纳什故居/新坊 (Nash’s House/New Place)。我看了其中三处,这些地方保存得还算完好,能基本看清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我混在一个旅游团后面,磕磕巴巴听着导游的讲解。他带着深沉的崇敬之心在讲述,我一度怀疑他说着说着要流泪了。在一间小屋里,我又看到那个路上开着残疾车超过我的家伙。他换了古代装,靠在轮椅上看着身边一个女人缝衣服。见我给他们拍照,他问我喜欢莎士比亚哪部作品?我自然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他又笑着问我喜欢哪一段?我一时反应不过来,便说最喜欢他们相遇的那一场独白。这哥们眼睛一闭,立刻沉入剧情,声情并茂地演了起来。缝衣女郎停下来,靠着桌子托着下巴,含情默默看着他。他有一副蜜糖般的嗓音,舒缓的语调和生动的表情配合着,好听的声音在小屋里回荡。他必是背下了所有莎士比亚的作品,才敢向游客们如此询问吧?我看着他萎缩的双腿,再想起他哼着歌开车的样子,觉得他一定是很幸福的。他和这位缝衣女郎或许有一腿,或许没有,但他们一定是相互欣赏的。是啊,天天被情诗这么灌,哪个女人不动心呢?
人们看橱窗里的兔子,兔子也每天看着来往的人。
半天多的溜达,小雨一直没停,这雨也是莎士比亚式的,轻柔,舒缓,如诗句一样轻轻覆盖你。我想起还要给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天注定》写一篇影评,便钻进一个餐厅,门口赫然写着这是一个十五世纪就开业的餐厅,真是吓死个人。排队等到了位子,我从柜台前几十个蛋糕选项里挑出了最爱的几个,要了最贵的咖啡,然后打开电脑,在几个小时中沉入那部电影。写它的过程很痛苦,今天所见到的,是英国最为朴素的文化和基础文明,一切都是缓慢的,自由的,轻松的,纵然这是莎士比亚的故居,它也没有开发过度。而我们的国家,义无返顾地抛弃了这种生活,将追求速度和财富视为生命的主旨,将占有和掠夺当做成功的标准。互联网时代,地球是个村子,但每户村民的生活方式还是有很大差异。这也难怪,我和北京的邻居们并不相熟,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我大多不知道的。
写完影评,心情糟得一塌糊涂,眼前都发黑起来。身边换了好几桌,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是服务员仍礼貌地让我留下,擦桌子的时候她还刻意看了一眼电脑屏幕。我说在写一篇文章,她说您挑了个好地方。我微笑起身,出去抽烟。雨竟然停了,空气好得伤天害理,一出来我就看到不远处的彩虹,心都要化了。斯特拉特福德小镇有它最宠爱的儿子莎士比亚,我想,这样的彩虹或许就是小镇与莎士比亚之间的爱的表达。
人们看橱窗里的兔子,兔子也每天看着来往的人。
![]() |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