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职场 / 子川:从小留学生到BBC制作人

子川:从小留学生到BBC制作人


近十年过去了,子川依然还能记得2003年11月去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部笔试那一天的情景。

那一天,天公不作美,雨下得很大,当时正在伦敦街头匆匆赶路的子川,心思却完全不在天气之上。她满心所想的,是马上要参加的这场笔试。

笔试在BBC国际台(BBC World Service)当时所在的布什大厦(Bush House)进行。推开笔试房间的门,子川看见里面已有四、五个来参加笔试的人。“他们看上去都像是工作过的样子,只有我自己是应届毕业生的模样。后来我了解到,当时一共有上百人应聘,笔试是分批进行的。和我同一批考试的几个人,全都是在国内重要媒体工作过的。”子川说。

在子川的记忆中,当时的考试题目很难,历时三个小时,包括翻译、写作、常识三个部分,最后还要录一段音频作为声音测试,“常识有十个问题,涉及时事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我来说常识题挺简单。但其它的题目,尤其是翻译,我考完心里完全没底。”

后来的事实表明,这一天是子川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她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在此之后,她开始向媒体人转变。参加完这场笔试后不久,她接到了面试通知,面试之后第二天,她收到了BBC中文部的录取通知。和她同一批被BBC中文部录取的共有四个人,其他三位都曾有过在中国中央级媒体工作的经验。子川后来才知道,她是BBC中文部有史以来录取的最年轻的正式员工,而且直到今天她仍然是该部门最年轻的员工。

在回忆自己从最初应聘BBC中文部到最终被录取的过程时,子川总结说,这一切一方面是因为“幸运”,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英国留学的生活让她在专业知识和生活阅历上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

一个“穷学生”的生活

子川在英国留学的生活开始于1998年9月24日。这一天,17岁的她来到了位于伦敦以北不远的一个叫做卢顿(Luton)的市镇,开始在当时的卢顿大学(University of Luton)读预科,该大学后来于2006年改名为贝德福特大学(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

“初到英国感觉很新鲜,还沉浸在之前对于英国的憧憬中,而且第一次离开家,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终于自由了’,很开心。”子川回忆说。但在最初的新鲜感消散后,精神上的孤独感扑面而来。

在卢顿大学读完一年的预科之后,由于成绩优异,子川轻松地拿到了卢顿大学本科传媒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读本科的时候,子川发现自己是班上唯一的中国人,其余都是英国本地人。

“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而英国同学,我感觉很难跟他们有非常深的交往。主要是文化上的差异,刚来英国的时候,年纪那么小,英文也没有那么好,对英国的文化也不了解,和他们没话题聊”,子川说:“当然,我现在可以和英国人随意地聊天,也可以聊他们在看的肥皂剧、正在上演的电影之类的,但当时真是没那么容易的。”

在子川看来,读本科那几年是极为孤单的,“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打工,一年能去一次酒吧、能在英国境内玩一次就不错了。那时我过的就是一个穷留学生的生活,没有娱乐,没有社交,什么都没有。”子川说。

由于在英国读大学本科的费用昂贵,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子川开始打工赚钱,“第一年的圣诞节,我去肉厂当临时工,暑假又去食品厂。当时,招工中介的人开车带我们过去,工作的冷库很冷,每天要连续站上差不多10个小时,挺累的。后来有两年的时间,我在一个体育馆里当清洁工。”

据子川回忆,在长达两年的当“清洁工”的时间里,她一个星期有四个早上要去打工,每个月能挣到320镑,自己的生活费全靠打工赚来。“最开始每小时只有4.25镑,后来涨了一些还是4镑多,星期天是‘双薪’,星期六是1.5倍的薪水,两年里,我凭打工赚够了自己的生活费。”

由于打工的时段是早上七点至十点,子川必须要很早就起床,下班之后还要赶去上课,子川承认自己当时“很累很累”:“我当清洁工的那个体育馆,有一个由四个羽毛球场连起来的大厅,周末会有婚礼酒会在那里举行。如果赶上这样的活动,整个体育馆里垃圾就会堆积如山。当时一共有四个清洁工,全是英国本地人,年纪都比我大,但工作上大家都是一视同仁,轮流做。当时小小年纪的我,就不得不用一个特别大的机器来拖整个大厅的地板。”

由于打工太过辛苦,子川经常累得腰酸背痛。在后来回忆起自己的这段经历时,子川认为至少从中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情一定要找到好的方法, “那时候年纪小,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做事,不会用力。”

20镑淘来的电视

2001年“9·11”事件发生的那一天,子川买了自己在英国的第一台电视,那是一台破旧的二手电视,子川当时花了20镑就从一个同校的学生手里购得了它。

“我抱着这台电视回到家,刚打开就看见了两栋大楼被飞机撞的画面,那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9·11’事件。从那天起,每天在自己房间里看电视了解时事新闻就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当然在看电视的同时,我也会看网站和报纸,平时兴趣很广泛,什么都看看。后来在参加BBC中文部面试时,我对于时事新闻的常识题能够很轻松的应答,都得益于我的这个习惯。”

看电视,对于子川了解新闻时事以及提高英文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新闻的人,了解的东西要比较广,学的东西要比较杂”,她说:“同时,那几年因为说英语比较多,每天写的也是英语,听的也是英文,看书、写论文、看电视都是英文,一起打工的人聊天也是用英文,所以英文进步很快。”

尽管本科三年打工非常辛苦,子川的学业却并没有受到影响,2002年9月她以2:1的成绩本科毕业,并通过申请获得了4所大学7个专业的硕士课程的通知书,其中不乏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等名校的热门专业,但她最后,还是从中选择了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的国际新闻专业的硕士课程。

子川说,自己之所以选择这个课程,就是看中它的“实践性很强”。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媒体专业很有名,执教的老师很多都是来自英国重量级媒体如BBC、ITV以及大报的资深媒体人。与业界联系密切,使得这个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权威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专业排名”,在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类别中,威斯敏斯特大学在英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19位。

“在威斯敏斯特大学读硕士期间很忙,要亲身去做很多节目,从最短的Radio (广播)采访做起,然后做成Radio的纪录片,还要跟同学分组做视频。我最后选的是Radio方向,我的毕业作品就是做一个30分钟的Radio纪录片,然后还有一些理论的课程。”她说。

子川的硕士毕业项目做了一个关于“虐待儿童”调查的纪录片,为了这个纪录片,她四处联系,寻找专家、慈善组织以及受害者,以采集各个方面的观点。“这个项目历时三个月。采访大部分是当面完成,有的在家里,有的在咖啡馆或酒吧,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当时关于儿童虐待的事件比较多,英国社会也很关注个话题。”最后,这个项目获得了不错的分数。

在威斯敏斯特大学读国际新闻硕士的这一年,让子川收获颇大,除了培养了她的新闻敏感度,而且还通过大量的实践,让她掌握了技术、积累了经验。但子川认为,这些东西在工作中还不够,到BBC中文部工作后,她发现从学媒体专业的留学生到专业的媒体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向媒体人转变:一个“回炉”的过程

“留学所学的专业对于现在所从事的媒体工作肯定是一个‘敲门砖’,正是因为我学的专业和当时BBC中文部招的职位完全对口,我才有机会去应聘。而且,读书时所学的知识,让我在工作中处理很多具体问题时,能有一个理论体系的支持,写有些领域的报道时能够更加专业。”

子川坦言,自己刚加入BBC中文部的时候感觉“很开心”,但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我当时是一个只有短期实习经验的人,从学校刚刚进入职场,有很多不懂的东西,感觉很受打击,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回炉’的过程。”

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尚不足以应对职场后,子川决定暗自下苦功,在工作中学习。“那时候,我经常在办公室留到很晚,向不同的人请教。当时工作中遇到很多需要翻译的东西,这只能依靠多练习来提高,有时候回到家里,还会把一些东西带回去,用自己的时间来练习。”子川说。

经过了几年的磨练,子川慢慢走出了这个适应期。“我2004年1月正式入职,刚开始做广播比较多,从日常的翻译和播报国际新闻开始,后来因声音条件不错被主编选上,开始主持英国生活、文化娱乐等等各种题材的长篇专题节目,采编播都要负责。最近几年由于大环境的变化,逐渐转为主要为网站做文字报道,当然, 目前有些栏目的录音和Podcast还会放在网站上。2006年,我有了自己的原创广播栏目‘世界看中国’。2010年,这个栏目扩展成了一个更大的项目。我第一次去俄罗斯出差就是因为这个栏目。‘世界看中国’在2010年之前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做,到了这一年才‘走了出去’,派不同的同事去世界各国,探寻当地各界人士对中国的看法。”

2006年1月,在伦敦采访李宇春,是子川第一次做明星专访,“我刚来的时候级别比较低,还没有外出采访的任务。当时我注意到‘超级女声’在中国很流行这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开始关注李宇春这个人物,对她的专访,是我主动争取而来”,她说。对采访对象的了解,使得子川在面对“惜字如金”的李宇春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这篇专访被各大中文媒体、粉丝论坛广泛转载,还被收录在李宇春的第一本书《I Chris我的音乐地图》,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对采访内容逐字逐句的分析。


图:子川(左)专访莫文蔚,图片由子川提供

这些年来,从普通留学生到明星人物,子川采访过的英中各界人士已达数百位。她回忆说,对中国女演员汤唯的采访最为不易。当时汤唯因为出演2007年度华语影坛最引人关注的《色,戒》而蜚声海内外,全球的华文媒体都想采访她,子川对汤唯的采访正是在这个时期。

“我费了好多周折才联系上汤唯,后来通过书面、电话及面对面的方式采访到了她,在电话里做的深度专访我自己比较满意,毕竟身为资深‘张爱玲迷’,对原著小说和电影有不同寻常的理解。2008年2月,汤唯因为《色,戒》一片获得BAFTA(英国电影学院奖)新星奖提名,2月10日,她来到伦敦BAFTA颁奖典礼现场,我抓住她走红毯的机会再次对她进行了当面采访。”子川那篇《BBC记者红地毯上又见汤唯》一文,反响不错,关注度很高,同样被多方转载。


图:子川采访陈奕迅,图片由子川提供


图:2012年子川在台北电影节上专访《女朋友。男朋友》主演凤小岳(也是2013年电影《小时代》主演之一),图片由子川提供

在子川看来,最危险和最辛苦的采访,都发生在俄罗斯:“我曾经到俄罗斯出差两次,第一次是极热的时候,第二次是极冷的时候。第一次是为‘世界看中国’栏目下的‘俄国人看中国’系列做采访,我当时去调查了俄罗斯大市场,遇到了预期之外的危险。”

子川所说的第一次去俄罗斯调查大市场的采访,发生在2010年。在子川去采访的前一年,莫斯科近郊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被当局关闭引发了争议,这个市场曾经是莫斯科最大的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市场,商户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2010年7月,子川前往俄罗斯,对两个类似的市场进行了调查,经历了险些被警察勒索,暗访、偷录被驱逐,以及跟“保镖”过招等等惊险的事件。

除了对俄罗斯大市场的调查,她还探访了俄罗斯的中医诊所,采访了俄罗斯语言学校的俄语教师、导游、旅行社中国分部的负责人、俄罗斯 《独立报》资深记者、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以及资深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教授等俄罗斯社会各界人士,全方位地聆听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与见解,并写成了“俄国人看中国”的系列广播节目和相应的文字报道。

“第二次是2012年2月至3月,主要是为了报道俄罗斯总统大选。因为这个话题有时效性,所以每天都要发稿,压力和挑战性更大,一去去了两个星期,还需要坐整晚的火车深入俄罗斯腹地城市陶里亚蒂采访,去了解那里的工人、知识分子、政治活动人士对当地乃至俄国的政治生态的看法,后来还亲临莫斯科的投票站见证选举过程。隆冬时节的俄罗斯非常寒冷,我当时在身体和精神上都面临强劲挑战。”子川说。

但在俄罗斯大选结束后,子川在莫斯科看到普京的支持者们集会庆祝的壮观场面时,她突然觉得之前数日的艰辛与奔波劳苦都显得不重要了,“3月4日投票结束之后,我来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的马涅日广场,那里正在举行庆祝普京大选获胜的集会,我看到情绪高涨的人群纷纷高举国旗,伴着现场表演的音乐,仿佛正在享受一场热闹的街头派对。能亲眼见证这样的历史性时刻,我觉得很有意义,这正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乐趣。”


图:2012年,子川到俄国出差采访俄罗斯总统大选,图为子川在莫斯科市中心某投票站,图片由子川提供)

子川认为,通过多年来这么多采访报道的锻炼,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我现在做访谈,随机应变的能力更强了。”她说。

目前,子川在BBC英伦网主持自己的固定栏目“留英访谈”已近四年。这个栏目专门探讨留学英国相关话题、采访与留学英国有关的人物,从留学生、家长到大学校长等等,都是关注的对象。

此外她还负责“英国单曲排行榜”和“留学问答”等栏目,明星访谈、新闻时事报道等等。

由于本身就是小留学生出身,主持“留学英国”栏目让子川如鱼得水,因为她了解留学生的所想所需。子川表示:“最让我开心的是,这个栏目使我一直有机会接触年轻的生命和状态,这是做其它题材所没有的优势”。

“做媒体这一行会遇到一些艰辛,但我不后悔。在英国的这十五年里,我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生活上的居无定所,读书期间频繁地搬家,近年来才相对稳定下来。对现在的状态,我总体上还是满意的,不过在海外做中文媒体,毕竟是非主流,有一些无奈,但人生不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吗?而且,你并不知道明天会遇到哪些会令你发生天翻地覆转变的机会,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子川笑着说。


下一篇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