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最想家的时候。如果在这时,能吃上一口来自家乡的美食,一解乡愁,那该有多好。
2007年,黄佳佳来到英国留学。因为买不到正宗的嘉兴粽子,他从爷爷那里讨来了“家传秘方”,学会了包粽子。后来,他干脆在伦敦开起了食品厂,生产和制作中国传统美食。
经过多年的发展,食品厂的工作间从最开始的40平方米扩展到了现如今的500多平方米,员工从几个人增加到了十几个人,产品线也从最开始的嘉兴粽子,陆续延伸出了上百种品类。
在满足了当地华人华侨的味蕾之后,佳佳下一步的目标,便是征服英国人的胃。
从纯吃货到“粽子自由”
佳佳来自“粽子之乡”浙江嘉兴。对嘉兴人来说,粽子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主食,基本每餐都要吃粽子。
“早上起来要是不吃个肉粽,就感觉浑身没力气。”
十几年前,刚来英国留学不久的佳佳,怀念起了家乡的味道。他跑到伦敦的中国超市,一连买了好几个粽子。
结果一打开粽叶,他却有些意外:“里面的米是白色的!”原来,当时很多超市卖的粽子并不是嘉兴的咸肉粽,而是白粽,需要蘸糖吃。而佳佳爱吃的嘉兴粽子的米是用酱油调过的。
无奈之下,佳佳只能自己动手包粽子。为此,他专门打电话回家请教爷爷,如何包正宗的嘉兴粽子。
从佳佳小时候起,粽子的味道就刻在了他骨子里。一吃粽子,他就知道味道对不对,“就像心里有杆秤一样。”
佳佳完全按照爷爷的配料方式包粽子,但做出来的粽子,味道还是和家里的不一样。他找到了原因:“主要是在英国买的材料和在中国买的不同。”
“这得微调。”经过对配料反复测试并调整配方之后,佳佳终于吃上了让自己心满意足的粽子。
学会了包嘉兴粽子的佳佳,实现了“粽子自由”。“我想吃的时候,就自己包一点。有时,也会顺手给朋友包一点。”
投身食品业的契机
在英国读完本科和硕士之后,佳佳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我喜欢接触人,也喜欢各地玩,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可佳佳的夫人不这么认为,总说他“不着家”:“一个月有30天,30天都不在家。家里有你没你一个样。”
这句话刺痛了佳佳,他决心改行。做什么呢?佳佳想起了自己的拿手活儿——包粽子。何不把粽子生产规模化?
2016年,佳佳在伦敦西边找了一个地方,开起了食品厂。
“包粽子是因为想念家乡的味道,我的名字又叫‘佳佳’,那就叫‘家家食品’吧,一语双关。”
说是食品厂,其实就是盘下了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工作间。除了佳佳夫妻俩,还请了少量员工。“每个月的成本不到2000镑,就开着玩呗”。
买过家家食品的顾客都对包装盒上的图画印象深刻:图中有一对青年男女,女生梳着丸子头,正用打蛋器搅拌碗里的面糊;男生戴着眼镜,正搬着箱子朝女生走去;两人面前有一张大桌子,桌上放着鸡蛋和面粉……这个画面就是佳佳夫妻俩创业之初的真实写照。
佳佳和夫人分工合作。“我主要负责包粽子,她负责做点心。”两人偶尔也会因为意见不合拌嘴,后来就实行“男主内女主外”模式。“我管销售,她管生产。”一个对外,一个对内,分工明确。”
食品厂生产的粽子产量很小,主要靠朋友口口相传。但凭着真材实料和正宗的味道,他家的粽子渐渐在华人圈子打开了名气,佳佳也陆续接到了企业订单。
按照佳佳最初的设想:“一个粽子就可以养活一个工厂”。他守着自己的小厂,偶尔还能干干老本行——导游,四处带团“游山玩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
但随着成本的增加,他发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工厂每个月的成本从2000镑涨到了3000镑,之后又涨到了5000、6000镑。”如果规模上不去,很难把成本降下去。
规模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产品要多元化。那要开发哪些新产品呢?“自己想吃什么,就开发什么呗。”当了老板的佳佳,难得任性一回。
蛋黄酥成了他们产品多元化后的第一个“爆款”。其实在开发蛋黄酥之前,佳佳考察了中国超市里卖的同类产品。“超市卖的蛋黄酥很多是莲蓉加蛋黄,但人家价格好便宜哦,1镑1个。”
佳佳推算出了这种蛋黄酥的成本。“如果光是拼价格,我们是拼不过的。只有在口感下功夫。”
“大家都叫‘蛋黄酥’,但吃起来的口感完全不一样。”佳佳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蛋黄酥里用了一整个咸蛋黄。“一口咬下去,嘴角会流油的那种。”
后来,家家又推出了月饼系列。“光是月饼研发,我们就用了四年。”第一年为了做测试,他们只卖了几百颗,第二年就卖了上万颗,之后每年月饼的销量都在稳定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里,光是月饼,他们就卖出了5万颗。英国的月饼市场相对狭小,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除了最受欢迎的奶黄月饼外,家家食品还推出了咖啡生椰拿铁、椒盐花生、海苔腰果、麻辣牛肉等十几款月饼。
“我们最初的定位是‘给自己吃的食品’,所以不会添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为了保存住产品最好的风味以及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家家出品的食品在加工完成之后,就会进行密封包装,极速冷冻后入库保存。
“顾客购买了家家食品之后,需要先把食物在常温中放置一段时间,再简单加热。这样吃起来的口感,也不会发生太大改变。”佳佳如是说。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半成品系列。比如,顾客可以购买成型的蛋黄酥,烘烤的时候,自己抹上蛋黄液。
“工厂节省了最后一道工序,价格也相对成品便宜,消费者还获得了自己动手做点心的乐趣,一举两得。”
是老板,也是“打杂”
佳佳把英国的老板划分成两类人:“一种是有钱人,可以做甩手掌柜的;还有一种是白手起家的,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他说自己属于后者,几乎可以做每个生产环节上的工作。
佳佳是个包粽子能手,一小时最多可以包150个粽子。“之前为了赶端午节的粽子订单,我曾经连续几天,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疯狂包粽子。”
厂里食品加工的机器坏了,佳佳还得自己动手修。“英国机器的维修费实在太贵了!光上门费就200镑,维修超出时间,每小时得再加50镑。就这样的收费标准,还不包配件费,最后也不一定能给你修好。”
如果机器是国内买的,更不能指望别人,他得联系国内的厂商,把机器的问题反馈给厂商,对方再一对一指导他要买什么零件,怎么换上去。
佳佳笑说在食品厂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天可以“不停地吃”。“每位新员工来上班,我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上班,你们会胖哦’。”遇到开发新产品,还得同一款产品反反复复“吃到吐”。
佳佳不时把自己当老板的日常工作录成视频,配上幽默的文字和诙谐的音乐,发到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看完视频,哈哈一乐,顺手也把订单下了。
熬过了最艰难时期,要征服英国人的胃
对佳佳来说,创业以来最难熬的是新冠疫情期间。“工厂不开工,但房租得照交。每天一睁眼,2000镑就没了,每个月都要亏几万镑。”佳佳叹了一口气,“没办法,在那种情况下,大家都是要亏的。”
疫情过后,家家食品也迎来了报复性消费潮,订单量暴涨,但原材料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订单量是上去了,却“根本没有人手来做”。“如果我自己做,一天干48小时都干不过租金,产能根本跟不上。”佳佳回忆道。
熬过了疫情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紧接着这两年,英国又进入高通胀期。“电费是最夸张的,直接涨了三倍。”
目前家家食品有9个冻库,加上生产的机器,“每个月,光是电费就得花掉上万镑。”
原材料涨价,很多商家普遍的做法是提高产品的单价。佳佳并没有一味把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更多是依靠提高产能来增加利润率。
“如果只靠超市铺货,卖哪些产品,卖出去多少,受超市影响很大,产量也会受到很大限制。”这让佳佳再度萌生了开实体店的念头。只有拥有自己的实体店,才能把100多款产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保证工厂的出货量。“目前我们工厂的产量可以供给数家餐厅、奶茶店和甜品店,而且可以做定制产品。”
另一方面,佳佳也在积极开拓英国本地市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只有中秋节才会吃月饼,这对于我们的销售来说是有局限性的。本地人就没有这种限制。奶黄月饼更接近于点心,他们的接受度也很高,平时可以配茶和咖啡吃。”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英国街头的咖啡馆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悠闲的英国人,正喝着咖啡,但他桌上放着的既不是蛋糕,也不是可颂,而是一块奶黄月饼。
华闻派《华闻周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闻派(ID:ukwutuobang)。读华闻,看世界可以更直接。 |
|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ihuawen.com 2010-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