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理财 / 贝尔格莱德70号华商陈镁的商业转型路

贝尔格莱德70号华商陈镁的商业转型路


还没进“70号”,就看到门口的空地上摆满了中国蔬菜,听到了摊主熟悉的吆喝声“东西我给你装好了,年糕不再来点吗?”那里的韭菜、冬瓜、酱油、腐乳……各种新鲜食材、佐料一应俱全。这一切仿佛把我拉回儿时,陪爸妈去菜场买菜的那个情景。70号的华商们称那块空地就是“菜场”。“菜场见”成为了大家约定见面的主要地点。

70号见证了华商的起步

70号位于贝尔格莱德新城,人们习惯性地称它为“新贝”。“新贝”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由一个个区块组成,每个区块又分别以数字命名。中国市场是在第70号区块,所以大家就简称它为“70号”。

在贝尔格莱德,“70号”在当地人心目中有一个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中国商人和中国商品;而在当地华人心中,它是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根基,也是彼此抱团取暖的家园。

70号是一个批发和零售中国小商品的市场。据陈镁介绍,目前在塞尔维亚共有5000多名华人,仅在70号就聚集了一大半。

走进70号,迎面而来的是满眼的中文招牌以及中式风格的商业标语;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服装、箱包摆得满满当当;店主们或在卸货、装货,或是相互隔着摊位用浙江青田话聊着天……这看起来与90年代中国各地的小商品市场豪无差别。

唯一让我觉得这不是在中国的是市场里有很多前来购物的都是塞尔维亚人,他们在心爱的商品前仔细挑选,还熟络地跟店主打着招呼。

据在70号经营的华商介绍,70号市场是由老市场和新市场组成。1999年,70号商城建成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2005年9月,新市场正式开业,如今共有近千家店铺。老市场的设施比较老旧,而新市场里新装了空调,每个店面的空间也相对较大些。

正巧去年我也走访过克罗地亚,它也是从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出来的国家。首都萨格勒布的一家中国商品市场里冷冷清清。它与贝尔格莱德“70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来‘70号’的顾客已经很少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网站,所以很多客人都会直接在网上或打电话下单。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危机后,生意明显没有那么好做了。”经营服装生意的苏建微对我说。

这一点得到了陈镁的证实,经营箱包生意的她说:“的确是不容易了。最忙的时候,我们只能做批发的生意,那时候没有时间去接待零售的顾客。我们一个星期可以卖光一个集装箱的东西,现在要一个月才能卖完。”

早些年的贝尔格莱德70号更像是一个中国商品集散地,波黑、黑山等国以及科索沃地区的当地商人都要来这里进货。

生意场里的新灵感

与陈镁交谈,不难发现她的谈吐和眼界与很多华商有些不同。创建自主品牌、办课后辅导班和学校、做慈善都是她带着那里的中国人开始的。

来贝尔格莱德,陈镁起初并没那么痛快。1998年,陈镁的父母来到塞尔维亚,在国内读书的她没有想过要出国。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她回到了家乡丽水,找到一份在初级法院的工作。可不安分的性格让她无法适应朝九晚五的工作。

“毕业后,我只工作了半年,当时的生活很安逸。每天午休还可以回去睡个午觉,晚上下班就跟朋友出去喝茶、打网球。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决定还是出去闯一闯吧。正好家里有个亲戚在义乌开外贸公司,我们就投靠了亲戚。后来,我在义乌开了家贸易商行,跟志同道合的朋友投资店面。”陈镁回忆道。

陈镁的第一桶金应该算是在义乌买卖商铺了。“2004年,我在义乌‘炒’摊位,几万、十几万元买进来,过个户的时间就涨了10来万元。我记得那时买进卖出,一个月赚了70万元人民币。后来又投资了一个60多万元的店铺,首付只需20万元,一两年的租金就把首付赚回来了。卖的时候就已经300多万元了。”说到这里,陈镁还是很满意当初的决定。

可能是浙江人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和坚持的性格让她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于是,下海经商成为了她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生的新的职业规划。

在陈镁父母的一再要求下,她来到了贝尔格莱德。售卖贴牌箱包成为了初来乍到的陈镁的主要业务。“那时,这里的卖家还没有品牌的概念,而我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我卖出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有了自己的‘名字’。看到塞尔维亚人拖着我们公司品牌的箱子走在贝尔格莱德的大街小巷,心中无比自豪。”

在陈镁的“带动”下,其他老华商们也开始意识到品牌的意义,纷纷为自己的店铺“起名”。做推广、打广告也成为了陈镁带给华商们的新的灵感。

陈镁做出了另一个“先锋”决定就是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原先大家都是把孩子留在国内,或者孩子出生才几个月就被送回去了。很多人也是看到我们才决定将孩子留在身边的。”陈镁说。

这是很多华人的无奈,“孩子小,在这里学不了中文,大人们做生意又忙,没时间照看,只能送回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寒暑假都会回去陪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三个孩子抱着我的腿不让走,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去年,我们一家五口同时申请到了美国签证,去美国玩了一圈。我女儿说,这都是因为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才让我们在自己还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就来到了美国。感谢爸爸妈妈。”华商苏建微说到这里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虽然陈镁来贝尔格莱德的时间不长,年纪也不大,但她在这里很有地位,比她来得早的姐妹们都很尊敬她。这份尊重得益于陈镁为当地华商所做的实事。

华商子女的“大家长”

除了位于70号的店面,陈镁在另一个城市还有一间零售专卖店。收入稳定的箱包生意让陈镁和丈夫开始寻思着还可以做些什么。“办学校一直是我和我先生的心愿”。想到就要立即行动,这是陈镁的一贯作风,于是她开办了一个课后辅导班。

“对于大部分的华人来说,对子女的学习力不从心。无法辅导功课就不说了,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教学体系,跟老师的沟通也不到位。”陈镁经常要陪家长跟老师见面,做翻译,这才了解到了大家的真正需求。

目前,有约50个华人孩子在国际学校上学,每人每年的学费1万欧元左右。“大家宁愿花费高昂的学费,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本地免费的塞语学校上学。有些孩子贪玩,回家都说没作业,但我女儿回去总是有作业的,所以辅导班跟学校紧密联系,课后作业都发电邮给我。我就可以知道孩子们都有哪些作业。”陈镁希望能够给当地的华人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我的目的也很简单,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孩子们课后写作业、复习的习惯。没听说哪个名校毕业生是不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只是他的努力可能你并没有看到。”陈镁说得很实在。

抓学习的同时,陈镁也意识到了生活在海外的孩子们中文教育的问题,所以开设中文班让陈镁的周末也很充实。“刚开始,教学质量是关键。一个中文班,我只招收15个孩子,一天的时间2个班已经招满了。现在还不断地有人拖朋友找过来想要加入。我已经买了一块地在盖校舍,等校舍建好后,幼儿园开起来就能够解决华人们的困难了。”

除了补习班,陈镁也会在教室开设免费论坛。这里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知识,也可以让更多早年就来贝尔格莱德的妇女们学文化。她说:“这里的华商们干起活来都很勤奋,休闲时,大家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我想组织一些活动,让大家可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活动的举办得到了时任塞尔维亚总统夫人德拉吉察·尼科利奇的支持。2017年3月,德拉吉察代表塞尔维亚总统夫人办公室与塞尔维亚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将与陈镁联手共同开展公益事业。作为塞尔维亚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会长的陈镁说,她们选定诺维帕扎(Novi Pazar)和贝尔格莱德的两所孤儿院,每年定期捐赠款物。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会准备一些专项慈善基金用于捐助孤儿院,履行自己在当地应尽的社会责任。


本文出自《华闻周刊》第213期杂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合作,请发送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下载“今日华闻”手机客户端,在线阅读或下载《华闻周刊》精装杂志。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最新加入

最新评论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twitter上有个人说去年十月美国已经有疫情了。https://twitter.com/_fuckyournorm/status/1241029757761982464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7:02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人在温哥华》报道称“死亡人数逼近9万 美卫生部长开始甩锅有色人种”https://info.vanpeople.com/?action-viewnews-catid-50-itemid-1075907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55
dengbao20190516_126_com: Infotagion媒体写了一篇关于“事实检查:COVID-19是由美国军事实验室制造的吗?”大家来看看吧https://infotagion.com/factcheck-was-covid-19-created-by-a-us-military-lab/ 查看原文 06月12日 16:47
amp13319216570_163_com: dfewfew 查看原文 04月17日 16:50
amp13319216570_163_com: 大国风范qqq 查看原文 04月16日 10:28